南京:创新名城成“标识”全球创新指数跃升73位

2020年10月27日 15:12:0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10月27日),南京市召开“十三五”成就看南京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南京从2017年起,举全市之力建设“创新名城”建设,三年来,南京以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为统领,目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城市创新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跃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南京综合排名由2017年的全球第94位跃升到第21位。

  创新思路:举全市之力 完善顶层设计

  三年来,南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绩,使得创新治理架构实现“南京新变革”,一室一中心成为“南京新标志”,多维创新要素融入“南京新生态”,创新指标数据跑出“南京加速度”。发布会上,南京市委创新办主任陈为生概括了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基本做法。

  从顶层设计出发,南京连续三年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出台支持创新的市委“一号文”,构建包括人才、产业、平台等创新要素推动的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组建实体化运作的市委创新委,统筹规划创新名城建设总体任务,系统优化提升创新治理能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以打造一流生态为目标的全面创新;加强创新工作的督查考核,形成月度调度机制,高位推进为聚力创新立起了“风向标”。

  同时,从市级层面实现创新载体的“去行政化”改革,成立南京高新区管理办公室,整合设立15个高新园区,聚力形成标志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挖掘主城“硅巷”潜力,充分利用主城区的老校区、老厂区和传统街区等,激发主城区科教创新资源活力,打造出集约紧凑、功能互补、结构完善、校地融合、产城一体、创新创业活跃度高的“硅巷”。

  高校创新是南京发展的独特优势,十三五期间,南京深化校地融合发展,发挥南大、东大、南理工等高校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技能培训、高端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以建设国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搭建科教人才、高校学生便捷、高校的“双创”通道。高校创新港、紫东科创大走廊等创新载体与城市空间有效融合,营造良好的创新、转化氛围,形成创新创业的城市活力中心。

  创新重点:产学研一体 体制创新通堵点

  在创新名城建设中,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是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使学科群到产业群、专业链到产业链的通道更为畅通,为创新名城建设培育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为此,把基金建在新研机构,把职业经理嫁入新研机构,把人才创业、校友企业引入新研机构,把新产品市场应用等政策送至新研机构,推动特色学科群与产业创新群间的互动。目前,南京已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超过400家,其中由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团队参与的占到13%,孵化招引科技企业近6000家,创造专利总数近7000个。

  创新要有效益,需要产业的支撑。南京坚持把科技作为产业来抓,做好移栽大树、育苗造林、老树发新芽这“三棵树”的文章,打造枝繁叶茂的“科创企业森林”。对不同企业分类施策,比如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发放“创新劵”,根据经济贡献进行奖励;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获得50万元的奖励;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拟上市企业,设立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提供全方位、定制化跟踪服务;对科技服务企业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

  同时,南京统筹考虑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明确了“4+4+1”的主导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加快增强产业自主力。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主导产业创新需求,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部署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组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形成各环节有龙头企业、关键点有核心技术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加快八大产业链的打造,以增强产业链条融合力为导向,实施以创新导入为特征的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实施由市领导挂帅的八大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体系,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形成了提高科技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体系化工作机制。

  此外,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和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一室一中心”等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加强技术攻关和源头创新。目前已经取得5G毫米波相控阵芯片、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微界面强化反应、工业废水“零排放”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创新效果:创新成标识 全球排名大幅跃升

  创新驱动彻底激活了城市发展动能,相比2017年,2019年底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80家,增长150%,科技型中小企业6685家,增长820%,独角兽企业15家,增长650%,大幅跃升的数量为南京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大幅跃升,增速居全省和东部超万亿城市首位。

  同时,南京还注重对外创新名片的生根和打造,南京创新周连续两年举办,成为城市创新“名片”,达成合作成果880余项、总投资近3300亿元,在国内国际引起巨大反响,进一步链接了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了创新首位度。南京“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经验做法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扬。

  良好的创新生态大大增强了南京的城市吸引力,截止2019年南京累计引聚148名科技顶尖专家,培育创新型企业家344名,引进2862名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吸引8名诺贝尔奖及图灵奖得主、115名国内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全市新增参保大学生2017年21.3万人,2019年39.1万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数量增长一倍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特别指出,南京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南京接下去将进一步做好创新顶层设计及创新“十四五”谋划,强化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加强科创企业培育及创新成果转化,拓展创新合作积聚创新要素资源,不断提升创新影响力和首位度。目标“十四五”末,全市高企达2万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70%以上,八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自主率达90%以上。力争率先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增长方式,推动创新名城建设走深走实再上新台阶。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罗聪懿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