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标志着垃圾分类即将步入到法治化、系统化、常态化轨道。记者从10月26日上午召开的南京江宁区宣传贯彻《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京江宁区多措并举推进《条例》内容贯彻落实。尤其是要强化末端处置,全面建立“互联网+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统一指挥调度,真正实现智慧监管。
“垃圾分类末端处置尤为关键。”发布会上,江宁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一方面建成区级垃圾分类贮存区、街道分拣站10座、餐厨设施32座、社区暂存点201处,实现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社区暂存、街道分拣、区级处置”,厨余垃圾就地就近资源化处理;另一方面强化智慧监管,建立“互联网+垃圾分类”管理模式,所有垃圾分类运输车辆和基础设施安装智能终端并接入区级垃圾分类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统一指挥调度。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条例》落地落实,江宁区还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一手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推动,一手加快设施设备配套建设,近期全区10个街道同时开展了《条例》集中宣传广场活动,通过知识问答、广场咨询、游戏互动、演出娱乐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广泛组织省市媒体及区融媒体中心、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绿水青山·江宁垃圾分类大家谈”活动,为全区更好地开展垃圾分类建言献策。区教育局出台了《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评分细则》并订购《垃圾分类读本》并分发到所有师生手中,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东山街道专门成立《条例》宣讲队伍,进行志愿宣讲、入户宣传;江宁高新区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单位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模式为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全区累计配置标准分类桶(箱)21万个、四色专用运输车314台,统筹排定各类垃圾收运专线,对小区、单位和自然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实行“定种类、定线路、定时间、定车辆”的分类收运模式。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罗聪懿 通讯员/王文 赵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