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江苏省商务厅了解到,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苏贸贷”项下累计放款1600余户,金额破百亿元。“苏贸贷”是省商务厅、财政厅于2018年创新打造的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平台,采用“政府+银行+信保”模式,以保单融资为基础,财政增信为支撑,支持承办银行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发放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平台运行以来,为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力支持。
精准滴灌——
政策筑渠引导资金活水直达企业
“银行有积极性、企业有获得感”。成立之初,“苏贸贷”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引入出口信用保险的同时,加大财政资金风险分担比重,通过主动承担合理损失,引导承办银行积极放贷,满足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在稳外贸非常形式下,更是启动实施“苏贸贷”升级版,引导承办银行进一步降低放贷利息率、提高风险容忍度、扩大服务覆盖面。“降、提、扩”硬核举措成效显著,2020年第三季度,“苏贸贷”新增放款近30亿元,新增服务企业四百多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4%和108%;平均放贷利率3.7%左右,美元融资利率更是降至3%以下。
雪中送炭——
银行助力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袭,使得众多中小微外贸企业经营步履维艰。苏州某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植物照射灯的小微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场。受疫情影响,企业订单被取消,年初开始停产,直至5月初才复工。由于停工期间工人工资及房租正常支付,原本规模不大的企业资金链愈加趋紧,银行贷款面临逾期风险。苏州中行太仓分行在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派专人带队前往企业实地查看,结合实际为企业量身定制“苏贸贷”项下的借新还旧债务优化方案,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目前,企业已成功转产玩具磁力片,并且由外贸转型为内销,经营逐步恢复正常,实现了转危为安。
南京峰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生物化工产品生产及批发的中小型企业,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境外对保健品的需求增大,企业订单不降反升,急需补充一部分流动资金。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有限,难以传统方式获得融资。浙商银行得知情况后,根据企业经营及出口数据,迅速设计了“苏贸贷·出口融易贷”授信方案,并于1周内为企业核定450万元初始信用额度。同时,运用大数据金融技术,每月更新授信额度。目前,该企业授信额度已提升至922万元,所有融资均可随借随还,按日计息,切切实实降低了融资成本。
共克时艰——
信保护航保障外贸企业乘风破浪
“苏贸贷”融资平台设计了“财政增信+信保保障”的双重风险补偿机制,即对于出口信用保险保单项下的贷款,首先由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不能赔付的部分,由财政资金按比例进行补偿。截至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已经累计支付“苏贸贷”项下15笔赔款,金额196万美元。
“苏贸贷”让企业既能在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障下承接订单、抢占国际市场,又能在“苏贸贷”的支持下获得生产运营资金,实现了保险与融资的“一举两得”。
无锡某企业是一家纯外贸纺织出口企业,主营童装和女装的成衣出口。企业于2015年9月投保中信保短期出口险产品,起初投保规模750万美元,借助出口信保的保驾护航,业绩一路飘红,出口增长至近2000万美元。业务增长的同时,企业面临着众多问题。一是通过赊销抢抓了不少新客户的新订单,受贸易摩擦和全球疫情影响,近两年累计发生7起索赔案件;二是伴随赊销业务的增长,积压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流动资金的紧缺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在中信保的服务保障下,该企业获得赔款超60万美元。2019年7月,企业又通过保单获得银行的“苏贸贷”融资,授信金额达780万元,迅速解决了上游的付款问题。同年8月,该企业向一美国客户出运一批价值3.5万美元的订单,约定付款日为2019年年底。到期后因买家拖欠付款,企业于春节前夕委托中信保介入。经过一个月的勘察,确认案件属于保险责任后,时值国内疫情爆发,中信保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加快赔付进度,帮助企业及时归还了银行贷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毛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