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养老 无锡滨湖区打造老人幸福宜居新模式|我苏特稿

2020年10月25日 15:37:5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盛世常青树,百年不老松。10月25日,美丽的太湖之畔,2020“又重阳 再逢君——99尊老敬老暖心故事汇”重阳节特别节目在无锡市滨湖区社会福利院启幕。今年,滨湖区人民政府首次以5G云直播的方式庆贺老年节。

  作为全省首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无锡市滨湖区率先构建“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探索高科技“抗衰老”实践,打造“老有所有,老有善养”幸福宜居区。

  物联网技术落地,养老更智能

  无锡的物联网技术全国领先,为进一步延伸“互联网+养老”,无锡市滨湖区搭建智慧健康养老管理服务云平台。

  在滨湖区范围内的养老院护理区,过道的天花板上,每隔10米就安装一个终端接收器,可随时监测养老院内老人的动向。在老人跌倒、离开活动范围、进入危险区域等滞留时自动报警,老人活动轨迹跟踪回放,确保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就连护理员的工作也纳入了智慧管理,由大数据显示刷卡和巡访记录。健康档案、医疗服务、看护安排甚至饮食起居,都被一一录入大数据,老人的餐饮、活动得到了妥善安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无锡全市已有超过160家养老机构、约14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使用了这一平台。

  “该平台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智能看护管理、安防能耗管理等多个子系统,构建了云端一体化养老管理服务系统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老人定位求助、老人卧床检测、老人防走失、视频智能联动等功能,还可以对老人进行多级安全管理,为老人提供差异化的护理服务。

  推进升级改造,老人更幸福

  2005年,无锡市滨湖区在蠡湖街道率先创办了全省首家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随后,滨湖区通过典型引领,政策导向,对照国标省标,全面推开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和提升改造贯标工作,对受空间或资源限制的社区开展一中心多站点建设,截至2019年底已全面实现街道(镇)日间照料中心、中央厨房、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助餐点建成覆盖率四个100%。同时,积极探索、出台各类扶持补贴政策,引入了 “安康通”、“九如城”等知名养老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机构社会化运作,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化率达100%。

  自2019年7月,无锡市政府启动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以来,滨湖区实际改造老年人家庭201户,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占比接近全市改造户数的1/3,成效显著。

  2020年,滨湖区民政局进一步扩大、拓展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范围和内容,为245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因地制宜,提升完善区级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采取“先评估,后改造”方式,坚持“改造+适配”原则,设立项目化菜单,提供包括家居、家装、智能照护、改造等八大类共82项产品清单供服务对象自主选择,每户改造费用由政府补贴,最高达到8000元。同时,进一步延伸内涵,拓展适老化改造体系,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难题。在河埒街道水秀社区试点推进“三位一体”适老化改造体系建设,实现老年人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公共空间适老化住区建设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升改造三项内容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居家养老,省心更放心

  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慈善专项扶持、专业团队运作”的方式,不断加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公益创投的政府补贴倾斜力度,培育了金邻居社工事务所、九色公益服务中心等一批本土社会组织,引入溢点社工、如意公益等优质社会组织,大力打造为老服务志愿品牌。目前全区互助养老志愿者人数已达5900余名,在助老、帮扶、关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安康通”虚拟养老院建成十年来,已累计为1.5万多户特定老年家庭安装紧急呼叫设备,提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居家援助服务。今年疫情期间拨打亲情慰问关爱电话17000人次,提供物资援助4435人次。滨湖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20类老年对象1.4万余名老人提供每月2、8、16个工时不等的居家援助服务,为近10万名老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覆盖全区老人总数的85%。

  夕阳无限好,滨湖重晚晴。“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打造,“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的转型升级,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场所的相继落地等等措施的持续推进和建设,将让无锡市滨湖区这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充满温情。

  (来源: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徐恺言 部分图片来源/无锡市滨湖区民政局 编辑/苏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