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瘦成了“搓衣板”,他却把退休金给孩子们充饭卡!只因为...

2020年10月25日 14:30:5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在各行各业,都有执着追梦的人。追梦的过程中既有成长的喜悦,又有挫折的激励,更有奋斗的坚守。“更好的时代值得更好的你”,由梦之蓝M6+特别呈现的《时代追梦人》,在每周三、周六,与大家一起关注身边脚踏实地的奋斗者,看他们的追梦故事。

  前段时间,电影《彩云深处》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位退休老师到山区支教的故事。感人的电影背后,其实有一个真实的原型,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退休教师孙宁生。

【为一个眼神 退休第二天踏上支教路】

  孙宁生,是南师附中的退休地理教师。在南京长大、工作的他,近十年只回来了4次。这次短暂探亲后,将再次回到云南。

  从2011年1月起,孙宁生就远赴云南曲靖山区支教。而这样的选择,源于30年前的一次偶遇。

  出差途中,孙宁生见到一名捡废品凑学费的小女孩,当即把身上的零钱全都掏给了孩子。

  “她也很老实说不够,因为还有姐姐还有妹妹也都想读书。听了这话以后,我的心当时滋味确实不好受,支教的想法就更加坚定了,而且确定了应该到那些边远贫困地区,去雪中送炭。”

【自建图书室 步行访遍贫困学生家庭】

  退休后第二天,孙宁生就赶赴云南曲靖茨营中学。看着一穷二白的学校,他当即跟校长承诺,要建成一个图书室。

  没有经费、没有图书、甚至没有多余的教室。孙宁生掏出退休金,自己联系施工队建活动板房。募集的书源源不断从外地寄来,他便一趟趟搬运、分类。

  那段日子 ,孙宁生常常累得一沾枕头就睡着,体重不断下降。他的妻子放心不下,也来云南陪伴。

  “那时候也没秤,我一摸这两边肋骨像两个搓衣板了,但是好像也没感觉到精神上很累,按老伴讲的话,是亢奋。”

  3个月后,希望图书室初步成型,向学生们开放。

  “看到图书馆建成,又看到小孩子在那选书,甚至还向我请教哪本好,我还发动小孩子们写读书心得,好多孩子写的读书心得,让你读起来,心潮澎湃。”

  图书给孩子们打开一个,除了山区环境以外的新世界,帮助了许多孩子,确定了自己人生目标。

  在2011年,还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说法,孙宁生就一家一家跑,一家一家了解情况。

  山路崎岖,人生地不熟,想要家访的孙宁生,从国土局借来一份地图,再揣上一个指南针,就出发了 。

  “最远的有一个马寨,是彝族山寨,海拔最高,茨营中学的海拔是1860米,哈马寨最高的话是3200米,而且路程也比较远,山路有十几公里,而且车子没办法到达,只能到达一个稍微大的村子以后,下来一起慢慢走。”

  再高的山也在脚下,支教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常有感动。

  “家访问完情况以后,孩子端了一碗蛋炒饭说‘老师你吃吧’,尽管那里边摆的盐太多了,咸得我回来喝了一大瓶开水,但是从小孩子的眼神和举动当中,能看到她是真心实意的。”

  为了找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孙宁生每天中午都站在食堂打菜窗口,观察有谁舍不得点菜。然后悄悄喊来这些学生,用自己的退休金给他们的饭卡充值。

  孙宁生还积极联系爱心志愿者,给贫困生一对一帮扶。在他的努力下,从2011年2月至今,有230多位贫困生获得了学业资助,其中28人考上了大学。

【旧貌换新颜 教育扶贫点亮孩子未来】

  2013年,孙宁生又远赴贵州威宁县哈喇河乡河边村田字格小学当校长,这里的海拔有2600多米。因为缺少水果和蔬菜,他和其他支教志愿者的嘴里都是溃疡。

  后来学生告诉他,如果嘴巴里边有溃疡,就吃一种叫做老米醋的果子。

  山里经常停电,还得自己搭灶做饭。艰苦的条件下,孙宁生为孩子们上课、谈心、举办活动,还和公益组织一起为学校修建新的操场和校舍。

  2014年,孙宁生再次回到云南。此时的茨营中学已经旧貌换新颜。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新教学楼已经建成。

  图书室也从活动板房,搬进了宽敞的大教室。书更多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

  更好的时代值得更好的你,孙宁生对未来又有什么期许呢?

  “烛光能照亮的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做的人多了,一支蜡烛照亮一小点地方,100支1000支乃至1万支,也能照亮一片地方,也能帮到一些人!”

时代追梦人 特别支持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 何琰 张中玄  编辑 /樊崇玮)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