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教师齐上阵 讲述在扶贫一线的那些事儿!

2020年10月17日 20:15:3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邀请到了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主演黄品沅、著名作家曹峰峻、南京民间抗日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以及曾经参加过扶贫工作的教师代表,一起讲述扶贫一线的那些事儿。

  《一个都不能少》是年初在央视一套热播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连续剧,讲述了我国西部某地的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反映了西部地区特别是甘肃推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

  “张掖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的是生态绿色农业,所有农产品,国家负责包销。物流平台、网络平台都很发达。”黄品沅是我国著名演员,回忆起在甘肃张掖拍摄《一个都不能少》的那些日子,他说:“十几年前在西南乡村拍摄时,真的能感受到当地的落后。但这次深入到张掖的乡村拍摄时,我们都深受震撼,现在的老百姓穿的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车,说明我们党的扶贫政策已经实实在在惠及到了每个家庭。”

  南京审计大学2019级本科生宋静就来自甘肃省张掖市的一个乡村,谈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才能为家乡脱贫工作做出贡献,她表达了自己的疑惑。黄品沅说:“扶贫先扶智。现阶段我们的扶贫工作更多的是文明上的帮扶。涉及到文化、文明上的提升。年轻人回到家乡有很多意义。乡村提供的大舞台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你们可以把外面的东西带进去,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这才是实现人生价值最好的方法。”

  “我是08年去涟水参加扶贫工作的”,吴春梅是南京审计大学总务委员会副书记,2008年被选派为江苏省委驻涟水扶贫工作队员,回忆起当时的扶贫工作,她依然心潮澎湃。“在两年的帮扶工作中,我切实了解到了农村的现实和农民辛苦。十年后,我带我的学生回去,看到了当地的青年干部的成长也看到扶贫的成效,也切实感受到了乡村的振兴。”

  李斌是南京审计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副主任,2014年被选派参加江苏省委驻涟水县帮扶工作队,他也分享了做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他说:“扶贫工作是一个社会爱心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同学们应该回到家乡去、回到农村去,把我们所学所想用到农村扶贫工作中去。”

  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巡察员刘镇目前正在淮安参与扶贫工作,担任苏嘴镇章桥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中,他的重点放在了资产增收、产业引领两个方面,发挥南京审计大学的专业和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特色帮扶活动,谈起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他说:“大学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育帮扶是阻断贫困机制的最好的方法。”

  谈到当前国家的发展,曹峰峻说:“我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也将记录脱贫攻坚这个伟大工程为己任。”他给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捐赠了自己创作的《红灯永远照亮中国——吴振鹏烈士传》,一部根据吴振鹏烈士原型创作而成的革命题材长篇纪实传记。

  南京民间抗日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向在场的师生讲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我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现在脱贫攻坚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进去,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我的家乡就是甘肃张掖,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也有很多地貌文物景观,我一方面为家乡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很为家乡的发展着急。” 正在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专业读大三的张晓娜同学来自甘肃张掖,她希望用自己学到的金融专业知识,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

  陈佩云是南审泽园书院的一名学生党员,参加完当天的活动,她深有感触。“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也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训练的机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

  “从‘60后’到‘10’后,今天我们几代人在一起上了精彩又生动的一课。”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乾文在活动总结中谈道,“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今天组织这样一场活动,意义十分深远。南审对于涟水的帮扶工作已经坚持了12年,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把自己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所学,为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贡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