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课:有位伊人 在水一方 “品历代仕女名画”之《洛神赋图》丨我苏特稿

2020年10月17日 13:42:2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金秋十月,国内的精品展览频出,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以“她”为主题的展览,展出从唐朝到清代的传世仕女名画以及古代女画家的作品,不过,说到仕女图,怎能不提惊世名作《洛神赋图》,这幅画的作者是中国画鼻祖、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他是今天的江苏无锡人,在读了曹植的《洛神赋》后,大为感动,于是用画笔创作出诗人与洛水之神宓妃那段缠绵凄婉、动人心魄的“人神恋”

  不过,真迹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有5卷宋人临摹的版本尚且存世,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洛神赋图》全图长近6米,用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展示了诗人与洛神邂逅、嬉游、相恋、分别、相忆的全过程

邂逅:疲惫的诗人到达洛水,恍惚之间,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嬉游:如朝阳般的惊鸿一瞥,立刻击中了诗人的心,“女为悦己者容”,伊人在嬉游中不断更换衣衫。

相恋:伊人有情,指水为誓,但人神殊途,诗人陷入犹疑。

分别:伊人终跨上玉鸾,乘六龙云车离去。

相忆:诗人逆流而上,却追索不得,黯然踏上归途。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甄后剧照

  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今河南汝南)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嫁给其兄曹丕,并成为他的皇后,而甄后在生了魏明帝曹叡后又遭谗致死,死状凄惨。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作为纪念,魏明帝曹叡为避母亲名讳,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

  这就是后人对《洛神赋》流传最广的一种解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黄河水神河伯冯夷,相传也是洛水之神宓妃的丈夫。

  在《洛神赋》描绘的神话世界中,除了女主角洛神之外,还出现了一众古神,其中有一位名叫冯夷的水神,就是我们所熟的河伯,在古代神话中,他掌管黄河,也是洛神的丈夫。由于河伯非常花心,洛神过得并不幸福。洛神后来离开了河伯,与有穷国国君羿相恋。

  唐朝李善在为《洛神赋》注释时,可能联想到了这个神话故事,就由“洛神、河伯、羿”三角恋推测到“甄后、曹丕、曹植”三角恋。

  实际上,当17岁的曹丕迎娶21岁的甄氏时,曹植才12岁,不太可能对大自己近十岁的嫂子产生爱情。

  但是这个观点满足了一众吃瓜群众的心态,所以流传越来越广,甚至因为洛神名字叫宓妃,甄后的名字也被传成甄宓,实际上,她到底叫什么名字,正史上并无记载。

  画家笔下的洛神是一个标准的魏晋贵族女子的形象

魏晋贵族女子的“杂裾垂髾服”

  洛神穿着当时最流行的“杂裾垂髾服”。这种服装是在传统深衣(衣裳连属)的基础上,将衣服的下摆裁成上宽下尖的倒三角,并层层相叠,叫做垂髾。再点缀上拖地的飘带作为装饰。穿上这样的衣服,走起路来,垂髾飞舞,衣带飘飘,正适合表现洛神这样的古神。

  洛神所梳发髻为高高的灵蛇髻,就是将头发挽至发顶,再编成一股或多股,据说这是由甄后所创。宋代《采兰杂志》记载,在魏宫里,有一条绿蛇,每天用身体盘出一个形状,甄氏就模仿它的盘型梳发髻,巧夺天工,每天不重样。

  洛神含情脉脉,仪态万千,时而徜徉于水面,时而飘忽遨游于云端,周围遍布着诗中形容她美貌的惊鸿、游龙、秋菊、春松、朝阳、芙蓉等

  此外,画家在创作时,还给洛神增加了一把羽扇,一方面,可以让观画者把她与娥皇女英湘水之神、汉水女神区分开来,因为她们都是美丽女子的模样;另一方面,也成为洛神留给诗人的信物,当洛神离开时,羽扇就到了诗人手中,留下无限遐想。

  画家根据曹植的《洛神赋》中文字的描绘,创造出许多奇禽异兽,主要集中在洛神与诗人分别的时刻。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文鱼

  文鱼,也叫文鳐鱼、飞鱼,《山海经·西山经》中说,它有着鱼的身体、鸟的翅膀,长着白色的脑袋、红色的嘴唇,浑身布满青色的斑纹,发出的声音如同鸾鸡啼叫,可以在夜晚飞行,在画中,它是一条长着豹头的飞鱼。

玉鸾

  玉鸾就是白色鸾鸟,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鸾鸟是仅次于凤凰的一种瑞鸟,雄的叫鸾,雌的叫和,形状像鸡,却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它的叫声有五个音阶,非常动听,画中的鸾鸟鸡头鸡身,尾羽翩翩。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六龙云车

  《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黄河水神冯夷居住在深三百仞的从极之渊,常由此驾双龙出游,翱翔于云水之间。汉代刘向在《九叹·远游》中写道,太阳乘坐的就是六龙云车

汉画像砖里的骖龙雷车

  画家笔下的六龙比我们平常所见的龙身子短了不少,比较像走兽,类似于汉代画像砖中的龙,身姿犹如飞马般苍劲有力。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鲸鲵

  鲸鲵,一说是庄子所说的鲲,意思是很大的鱼;另外一种说法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鲸鱼,雄的叫鲸,雌的叫鲵,大概是形体太大的缘故,不利于在画中展现,画家把它想象成一只长着狮头、张牙舞爪的异兽。

水禽

  水禽则被画家描绘成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奇禽。

  它们与一众古神、仙山神树共同构成了一个奇幻绚丽的神话世界。

  顾恺之非常擅长画肖像,除了《洛神赋》,闻名于世的还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据说这是源于他对母亲无限怀念。

  顾恺之出世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因为其他孩子都有母亲,唯独自己没有,便缠着父亲问:“我为什么没有母亲?”父亲回答:“你怎么会没有母亲呢?”顾恺之穷追不舍:“那我的母亲长什么样?”父亲耐着性子给他描述。根据父亲的描述,顾恺之一次又一次地给母亲画像,直到父亲两眼放光,说“像,像极了”,他才满意地放下画笔。

  顾恺之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当时的宰相谢安非常欣赏他,给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好评,他说:“有苍生来所无。”

  不过在南朝《画品》这本书中,作者谢赫认为顾恺之声过其实,只能算个三流画家。


在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立方体画出“近小远大”。

  徐悲鸿也说顾恺之的作品只有历史价值,没有艺术价值,比如在《女史箴图》中,画立方体都能画出“近小远大”。


《洛神赋图》中,人物比山还高大。

  就是《洛神赋图》,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幅画的比例有问题,画中的人物比山还高大;而女神的头身比例是1:5.7,也不符合美学标准。

  其时,在顾恺之那个时代,中国绘画是不讲透视和比例关系的,而是对重要表现对象进行拔高扩大处理,所以在《洛神赋图》中,画中的人物比山还高大。

  《洛神赋图》在线条上,笔迹周密,紧劲连绵,这种技法有个专有名词叫“高古游丝描”或“春蚕吐丝描”,比如,画中有大量对水的写照,有时舒展自如,有时平滑光洁,有时荡漾回旋,背景中不同的水态又分别对应着前景中人物激动、惆怅、留恋的情绪。

“高古游丝描”

  在着色上,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如春云浮空,比如在描绘奇禽异兽时,用色厚重、艳丽,呼之欲出,十分生动。

  画家用山石、林木、河水等背景,从一个场景自然过渡到另一个场景,而没有连环画式分段描绘的刻意痕迹。

  画中的人物也一如画家本人所倡导的那样重视点睛,比如,诗人在初见洛神时,目光中充满了又惊又喜的神态,而周围的侍从们目光呆滞、表情木然,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洛神赋图》是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为世人传颂的名画;它构思巧妙,画面生动感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件经典作品;它也是诗、画结合的杰出范例,标志了当时绘画发展的最高水平。

  我苏网特稿  文/五柳  参考:《世说新语》、《山海经》、《九叹》、《中国传世名画》、《论曹植<洛神赋>与甄宓的渊源》、《<洛神赋图>的造型与图像研究》、《从<洛神赋图>中的服饰特点探析魏晋时期美学思想》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