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放弃时,看看他们

2020年10月17日 10:35:3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如果给这些故事一些标签,绕不开的是“非遗扶贫”、“自强不息”、“努力勇敢”。但对于故事里的人来说,意义并不止步于此。这些故事,关乎一群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打击的人,在政策帮扶和个体努力之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稳定增收;并且在探索和追问之中,找到个体价值、发现人生意义。

  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些故事更明显地体现出:在走向小康的路上,没有一个人会被放弃。

  01  一个关于坚强的注脚

  针头在布里钻来钻去。“从这里穿进去,就有4个角了,就把它立起来了,就等于是个四个角的粽子了,连连高中(粽)。”话音落完,线一收,剪刀一夹,一个四角粽子做完了。

  带着针的手游刃有余地在布和线之间穿梭,它们属于做了几十年手工的王振霞。在这个64岁的女人身上,不同的标签汇聚,总结出她人生里的热爱、荣誉和痛苦。

  最广为人知的标签是“省级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传承人”。这个标签背后深藏的热爱可以追溯到61年前。

  3岁的时候,她就跟在母亲和外婆身边看针线活。徐州四道街的老巷口,大人拿着筐在一起做针线,别的小孩在一边跑闹 ,她从来不,就跟在大人身边看,她感觉“自己一看就知道”。

  后来,母亲教她更多的花样,她开始会做五毒,先是绣在肚兜上,给小孩儿穿,然后是做香包。每到端午节,左邻右舍都会喊她:“毛丫头,给俺做个香包吧?”

  初中毕业后,王振霞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直到1989年,情况发生了改变。下岗、贫困,各种打击接踵而至。不久后,王振霞还发现,自己患了癌症,更让人绝望的是,这是双乳肿瘤。

  比疾病更迫切的是贫困。事实上在,在贫困的压力下,她选择忽视疾病,暂不就医,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她决定重拾旧技能,开始自己摸索着做布艺香包。

  1989年的初夏,王振霞在家做了70多个五毒香包和襁褓娃娃。做好后,刚好赶上五毒庙会,没想到,大受欢迎,不一会儿全都卖完了。

  这次的热销让王振霞看到了希望。从此,她正式把手工活作为自己的谋生之路。

  手工香包和生活愈来愈深地融合在一起。1993年,王振霞花了8个月,创作出一卷20组,每组5人的百子图。在这幅长2.60米、宽0.21米的长卷上,100个儿童各自嬉戏:跳绳、过年放鞭炮、下棋、拔箩卜、倒立、打斗、叠罗汉......做完这组图,王振霞松下了提了8个月的心,去做了乳腺癌手术。

图为百子图片段

  第二个标签由此紧贴:“乳腺癌中期患者”,以及由此而来的“残疾人”标签。

  王振霞很少提起那段确实存在过的低迷期,后来,她更多地提到,手工是怎样滋养人的。

  现在的王振霞,看不出多少疾病的痕迹,事实上,她开朗得不像一个受过打击的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困厄打不倒的人。乐观从细枝末节的地方跳出来:眼睛、嘴角、上扬的语调,甚至快速的说话节奏,她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布艺作品;党旗、反腐倡廉的系列作品、一带一路相关作品......

图为一带一路相关作品

  2013年,王振霞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每周开设香包制作、丝网花、串珠手工艺品制作等技能培训。2015年,王振霞工作室被评为省级省级来料加工示范基地,王振霞的工作室里,也走出了其他的非遗物质传承人,而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的残疾人。

  02  把光散出去

  刘义是今年年初跟着王振霞学习做香包的。

图为刘义跟着王振霞做香包

  他今年43岁,20多年前,他遭遇了一场摔伤,股骨头坏死,变成了肢体三级残疾。受疾病影响,他不能剧烈活动,20多年来,他做过很多职业,但没有一个是长久的。

  今年年初,他通过残联,来到了王振霞的工作室。做香包不需要活动,他学了2个多月,已经能做粽子、纸鹤等小物件。现在,他一天能做20多个粽子香包。

  今年6月份,在接受过残联组织的相关培训后,刘义开了一家自己的淘宝店。

  在徐州的65万残疾人口里,在就业年龄段的有12万。江苏省各级残联组织在历届的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看到了残疾人具有的相对独特的优势,因此加大了对残疾人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培训力度,帮助残疾人实现脱贫增收。

  19年11月,徐州市鼓楼区残联成立了一个调配中心,帮助残疾人之家的兄弟姐妹们销售他们生产的手工艺品和产品。他们利用新媒体,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在线上对残疾人制作的产品进行介绍和推广,并把有故事的产品做成视频产品,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广。

  今年年初,调配中心又进行了资源整合,建立了助残联盟,为了拓宽残疾人制作产品的销售渠道,他们联合了各个行业的多家企业,把产品在联盟企业里进行推广销售。

  刘义对这些举措的体会是切实的。他手工香包店处于起步阶段,销路打不开,在调配中心的帮助下,王振霞工作室接到的订单有一部分会流向刘义这里,调配中心也在公众号进行推广,同时也会引流一些爱心企业的礼品订单。同时,对于产品的质量,残联请王振霞进行监控,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质量保证。

  各方的努力化成了财富流进刘义的生活。现在,他一个月可以额外增加1-2千的收入。

  徐州市鼓楼区残联主任张凡介绍说,像刘义这样参加非遗培训得到有效就业的,在最近的4年里,一共有1237名。在结束培训后,他们掌握了独立完成手工香包的技巧,也因此拥有了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这1200多人,在结束培训后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一些人留在了手工香包的工作室,一些人去往了各大旅游景点的手工香包店铺,还有一些人留在残疾人之家,把自己学会的技艺传授给其他人。

  03 来,走出去,走上来!

  距离徐州约500公里外的南通,和刘义同龄的陈泉坐在桌子旁。风吹过家门口绿油油的菜地,掀起一层层生动的涟漪。陈泉杵在拐杖上,背对着门外,专心地把一块粉色的布贴在弯成小猪形状的铁丝架子上。

  他在做秦淮灯彩,并以此谋生。能用自己双手养活自己的日子,在过去的20多年里,陈泉从没想过。18岁那年发作的强直性脊柱炎剥夺了他生活的全部可能,也让他20多年来的生活,苍白得让人窒息。

  但现在,陈泉已经能很平静地说起这20多年来的生活,其实也没有多少可以讲述的东西:每天早上,母亲上班之前把他从床上抱到门口,他就在门口坐上一整天,晚上再由母亲把他抱回房间,如此重复22年。

  如果非要在每一天里找一些不同,就是他脑子里的东西。一开始,他想过自杀,后来,想了太多次,他把自己都想麻木了。

  在热闹的城市里,他成为一座孤岛。

  转机在2017年发生。初中同学聚会的时候,有人提到,他残疾在家,同学们过来看他,那是这座孤岛在时隔22年后,第一次与外界接上信号。过后不久,有同学给他拿来了一部手机。

  那是世界的大门对他敞开的开始。用那部手机,陈泉开始了与外界的交流。他加上了很多初中同学,然后被拉进了南通和启东的残疾人朋友圈。

  在残联的帮助下,2017年7月份,他第一次参加和其他残疾人朋友们聚会。陈泉把这次聚会视作自己走出来的开端,因为在这里,他明白,和自己一样的人大有人在,“别人都可以,起码我不要这么消沉。”

  陈泉开始主动走出去。聚会后不久,启东市残联组织了一场PS和电商相关技能的培训课,他第一次自己走出家门,在没有母亲的情况下,一个人生活了10天。一个多月后,他又报名参加了南通市的培训班。每天上课下课的感觉,让他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那是一个自由的、活泼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

  2019年8月,省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组织了一场秦淮灯彩培训班,在全省范围内招生,邀请秦淮灯彩项目区级传承人赵忠义老师的团队授课,包括区级传承人贺双生和江苏省“十大杰出”书画艺术家张逸夫老师教授大家荷花灯、菠萝灯、兔子灯、飞机灯、鼠灯和绣球灯等。

  陈泉报名了。整个南通市,他是唯一个报名的人。

  培训课程的第一课,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他没想到的是,第一天课程结束后,老师来找他了。

  “做灯彩要长时间站立,而且时站时坐,你的身体,我怕你受不了。”陈泉没想到老师会跟他说这个,他想了会儿 ,说,“老师,今天是我第一天来,我不能才来一天就走啊。”

  老师没再说什么。陈泉的心里很难过。他谁都不怪,只怪自己身体不行。正式课程的第一课,是学做莲花灯。莲花灯是最难的一课,花瓣要用纸去糊,一不小心就弄破了。莲花灯学了好几天,课程才结束,陈泉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做出了一个莲花灯。他让同学的妈妈给自己和莲花灯拍了张照片,发到了启东和南通的残疾人朋友群里。

  后来,陈泉回忆起那段时光,让他感触最多的不是自己最终做出了怎样的灯彩,而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他参加完培训回到启东,残联的主任看到他,说,“陈泉,你和以前不一样了。”他笑笑说,“可能是培训期间吃的比较好。”但他自己心里明白,是自己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了。在残联提供的这些社交活动里,他打开了自己,让自己勇敢地走出去,从而获得温暖和快乐。

  更让他惊喜的还在后面。

  培训结束后,他回到启东。残联主任把他的作品带到残联展览,带到了南通民间手工艺品大赛,还带人来他家参观。

  很多人看到他的作品感到惊奇:“还有手工兔子灯呢!”更有个顾客看完以后,买了4个灯,回去以后,又托残联的人又买了几个。这次卖灯,让他赚到了400块。“有点懵”,他觉得。但惊喜随后袭来:原来自己也是可以赚钱的!

  随后,当地残联组织了一个培训团,请陈泉做讲师,给20多个残疾人朋友讲灯彩课。他一开始害怕自己教不好,但慢慢地,他打开了自我,教课更加流利,也更愿意跟别人说话了。他觉得,这些都是他“突破自我,让自己心理强大的过程。”

  现在的陈泉,做灯彩的手艺精进了,原来两三天才能做好的兔子灯,现在半天就能做完。他也可以和别人坦诚地谈论自己的疾病,接纳自己的缺陷。闲暇时候,他也会盘算未来,想着,今年元宵节前做上200个灯,能全卖出去,他就很满足了。

  他给自己取的微信名叫“明天你好”,这个名字来源于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女歌手的声线温柔,但坚定。“挺好听的,我很喜欢。”他说,过了一会儿,他又开了口,“只要坚持,总会好的。”

  风在外面吹过,陈泉母亲种下的庄稼,已经开始结出果实,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丝瓜,黄色的花生......就像生活本身,有多少泥泞,就会有多少坚强和勇敢拔地而起,创造出绚烂的图景。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金晶 王爽 彭航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