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让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教育“进校园” 高校准备好了吗

2020年10月16日 19:30:1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近,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南京火车南站站台上,一名老年人突然倒地,一名乘客听到寻医广播后冲到站台,跪地对该老年人实施抢救。这则视频在网上流传后,引得不少网友纷纷点赞。

  救人者李秋爽,是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目前正在南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在接受采访时,李秋爽却说:“大家别宣传我,宣传心肺复苏。希望心肺复苏这样的抢救措施能够全民普及,如果所有人都会的话,身边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就可以抢救他的生命了。真心希望公众能多主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也要多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李秋爽的呼吁,又一次让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受到网友的关注。

  教育部近日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670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答复中也指出,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院前急救技能作为大学生健康教育重要内容,明确规定要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南京市急救中心鼓楼分站站长朱淑媛坦言,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向其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意义重大:“在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一群高知识,高素质的群体,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助人,动手能力强,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可以提高自救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

  大学生们对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掌握程度怎么样?有没有接触过心肺复苏方面的培训呢?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几位大学生。

  一位大学生告诉记者:“没有接触过,感觉现在学校或者单位都不是很重视,学生也都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包括除颤仪的使用也不是很熟悉,一是并不普及,二是安装了也没有人会用。”还有学生表示,目前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如果有组织学习的话自己会去的。”

  今年9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课题组公开的“大学生急救认知及应急设备使用状况调查”也表明,“不了解心肺复苏知识”的大学生占40%,“虽然了解但掌握内容较少”的占36%。学校教育是普及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提高学生健康意识的主流途径。如何真正做好普及,还需要多方多渠道,务实举措,将提升大学生急救技能落在实处。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韩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