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溯源码、趣味“四觉”体验……2020年江苏省质量兴农环省行走进南通

2020年10月13日 20:07:4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10月13日上午,2020年江苏省质量兴农环省行活动走进南通。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领导受邀来到现场,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演练、科普宣传及农产品展示展销食验等活动,共话“舌尖上的安全”。

  手机扫一扫 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

  活动现场,市民李爷爷掏出手机,对准农产品展销台上的一箱阳光玫瑰,按下了二维码“扫一扫”。手机屏幕上,随即出现了这箱阳光玫瑰的产品详情和质检信息。

  一扫溯源、一网覆盖,这张“农产品溯源码”的背后,是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一项农产品平台追溯业务。这项业务以责任主体和产品流向管理为核心,以提供入市追溯凭证为市场准入条件,以扫码交易记录产品流通信息,从而构建出农产品由产地到市场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近年来,在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质量追溯全覆盖方面,南通市走在前列,率先在全省将合格证和“一票通”、追溯码捆绑推行,实现了“一证一票一码”的全程追溯模式。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夏沛霖向记者介绍:“南通市从2020年4月份,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并把合格证作为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我们通过市场倒逼,主体自主出具,实现了合格证规模主体全覆盖。”

  合格证的出具,不仅可以增强规模主体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而且为老百姓吃得更好、吃得更放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目前南通市已经实现1968个生产经营主体和2948种农产品的电子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

  在农产品展示展销区,海门万年香沙芋、如东狼山鸡、如皋富硒大米和苏洪鲜食阳光玫瑰等参展农产品吸引了不少周边市民围观。在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展位,短短十分钟内,就有数位市民购买了香酥蚕豆、小鱼干和糯玉米等农产品。

  这些绿色优质农产品,是近年来全省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9年全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已达67.4%,地产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6%。安全可靠的产品质量也令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记者关注到,本次展销区内也有不少家庭农场模式的参展企业,依靠科技发展特色农业。以如皋市金旺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以销售中高端特色蔬菜为主,包括了紫芦笋、香堂芋、枸杞头等30多个品种。农场集生产、加工、销售、配送于一体,在南通拥有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固定摊位,在上海则拥有特色农产品对口经销商,同时发展农产品电商与休闲采摘新业态,凭借现代农业经营实现农民增收。

  趣味“四觉”体验 强化消费者监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如何辨别、选购优质农产品的知识需求也越来越多。

  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科普,活动现场安排了趣味“四觉”互动体验、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演练视频观摩,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作品展示等环节。

  来到趣味科普活动区,消费者跟随指示,扫描活动展板上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二维码,随后便可根据工作人员指引,完成包含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的“四觉”体验互动游戏,了解食品安全小知识。

  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省农业农村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李旭告诉记者,“开展质量兴农环省行活动,主要是为了讲好‘质量兴农’故事,引导科学消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也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形成全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此次开展的质量兴农环省行活动,也是2020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质量月宣传活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一次集中宣传展示。近期,江苏各地还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质量追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绿色生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多角度讲述质量故事,增强消费信心,让绿色优质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市民放心的“金字招牌”。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陈志斌 李秋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