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院士天团”的这堂课吸引了上万学生

2020年10月12日 15:31:5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什么是科学之光?做科学工作应该具备什么品质?10月10日晚,中科院院士邢定钰、祝世宁,给5000多名南京大学本科新生和线上1万名中学生,上了一堂课。

  昨晚,南京大学首届“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正式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邢定钰、祝世宁,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鹏飞担任主讲人。慕名而来的学生将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后来者甚至只能搬个小凳子在教室后面“加座”。

南京大学“院士天团”的这堂课吸引了上万学生

  “科学之光”通识课的开课时间定在了晚上6:30,记者提前到达教室时发现,兴奋的学生早已将教室里坐了个“满坑满谷”,热切期待院士们的到来。

  正式开课前,中科院院士、南大校长吕建还为邢定钰院士、祝世宁院士和陈鹏飞教授颁发了南京大学首批 " 科学之光 " 首席教授聘书。“‘科学之光’通识课是今年南大的首创,这无疑是一场学术的盛宴,希望科学这道光,能照进同学们心里,从名家名师身上感受科学精神、科学风范。”吕建还饶有兴致地和学生们一道听了邢定钰院士的第一节课。

  2020年秋季学期,南京大学针对本科新生推出“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由两院院士领衔,学科带头人、高水平教师等组成教学团队。课程设置瞄准未来,围绕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开讲。每学期开设5-8次讲座,并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班研讨,以及实验室参访等实践活动。

南京大学“院士天团”的这堂课吸引了上万学生

  大咖开讲,课堂上满是会心的笑声。看似高深的科学原理,院士们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又充满激情。祝世宁院士和学生们聊起了什么是“科学”,邢定钰院士则用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作为开场,而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鹏飞的引言更为精彩:“你们觉得天文系和哪个系会更接近呢?我的理解是历史系。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研究历史的,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的历史,我们天文学研究的是宇宙的历史。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其实是整个宇宙137.9亿年前的历史。”陈鹏飞妙语连珠,一下子勾起了学生们对于天文学的兴趣:“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又颁发给了天体物理,为什么诺奖对天文情有独钟?这反映了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人们视野越来越开阔,胸怀宇宙,可能也同时回答了《小欢喜》中‘你为什么非要上那个南大’的疑问,因为南大天文是全国第一啊!”

  记者从南京大学本科生院了解到,“科学之光”项目是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的一个重要育人项目,也是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鼓励学科交叉、面向未来的前沿科学研究,如光电信息、天文宇宙、地球资源、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化生医药等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科学前沿领域。

  祝世宁院士说,主要是希望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通过这个过程了解以后做科研的思想准备。

  邢定钰院士说,科学道路非常艰辛,要做好一件事情都是要付出艰辛的。

  据悉,该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开设,教学模式为“1+N+L”:1位院士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理工科资深教授领衔。N位高水平教师加入组成教学团队。教学内容主要基于老师们近期主持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做出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工作或者近期发表在顶级期刊的科研成果。“L”为Lab参访,每门课程除开设系列讲座外,还会组织学生参访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开展研讨、实践等活动。

  2020年秋季学期有5门课程开课。6位院士、25位长江、杰青等高水平教师参与授课,10多位青年教师或博士组成助教团队。明年,科学之光系列课程将全面铺开,供学生选修。

  当晚的院士开讲,不仅让南大的大一新生大饱耳福,全国各地的中学生也在同步线上听课。记者了解到,“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将面向南京大学重点生源基地不定期开放课程直播,让中学生能跟着院士“天团”上课,感受南京大学的大师魅力,体验南京大学高水平的本科教学魅力。

  开课首日,2435个高中班级同步在线上课,听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长江学者”陈鹏飞教授讲授天文学家是如何认识并理解宇宙的,了解宇宙是如何演化到现在的样子的,感悟科学家如何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黄迪 徐明 王尧 编辑/胡超 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