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秋“丰”起,调整结构让农业大发展

2020年10月10日 10:17:22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农业丰收,是农业改革不断深化结出的硕果。改革,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撬动农业资源市场价值的强大动力。

  在宿迁,一些地方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引入高科技,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做出了规模、形成了产业、获得了丰收。

  又见探楚山楂醉人的红

  又到山楂成熟时。

  这几天,看着山楂树上结满了红彤彤、圆溜溜的山楂,50岁的开道顺心里乐开了花:“这20亩山楂今年大丰收,亩产可达1000公斤。中断了近30年的探楚山楂终于又重新开花结果了。”

  开道顺是第四代山楂糕非遗传承人、宿迁市楚香红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

  在山楂深加工基地,空气中弥漫着又酸又甜的味道。几名工人正忙着在加工山楂糕。桌上摆满了刚出锅的山楂糕,色泽紫红、晶莹剔透、形如水晶。

  “尝尝味道咋样。”开道顺递给记者一只汤匙。记者舀一汤匙放入口中,酸滑爽口、酸中带甜、甜而不腻、酸而不苦。

  “每天吃块山楂糕,长寿敢把神仙超。”开道顺也尝了一口,“山楂糕药食同用,具有健胃消食、镇静降脂的功效呢。”

  探楚山楂由盛而衰,现在又重新焕发生机,作为山楂糕非遗传承人,开道顺最开心。

  用探楚的山楂生产的山楂糕,因其色泽微黄透明、像水晶一样,故名水晶山楂糕。1927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食品展评中,探楚水晶山楂糕获得了金奖,从此声名大振。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宿迁市支口乡是全省著名的“山楂之乡”,山楂林足有10公里长,面积3500亩。在当时的支口乡,探楚则是当地山楂产业的龙头老大。

  后来,因市场供大于求,加之当地缺乏品牌保护意识等诸多原因,探楚山楂糕市场越来越萎缩,价格越来越低迷,当地居民只好忍痛毁掉山楂树改种粮食。

  探楚社区决定重振山楂雄风,在2017年底流转土地120亩栽植山楂。2018年3月又成立了“宿迁市楚香红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山楂深加工基地,生产山楂糕、山楂切片、糖果、饮料、果冻、果茶等十几个品种。同时,当地一些居民也自发“跟风”种植山楂树。到目前,探楚社区山楂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亩。

  “山楂的盛果期可达百年以上。”开道顺说,再过两年,探楚社区的400亩山楂将全部进入盛果期。“到那时,探楚山楂的名气将重新叫响,山楂也将再次成为探楚社区居民的‘致富果’。”

  “移动蔬菜”尽显“科技范”

  绿立方蔬菜工厂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井头乡九里居委会。9月30日一大早,工人就忙活着把新鲜的蔬菜装上货车。“这三车蔬菜,一车发往市区超市、饭店,一车发往徐州市场,一车发往连云港市场。”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蔬菜工厂里的蔬菜供不应求。

  蔬菜工厂一共1万亩,全部是连片钢架大棚。“这里的蔬菜都是无土栽培的无公害蔬菜,蔬菜是通过吸收营养液取得生长所需的养料。”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有绿生菜、奶油红生菜、青菜、西芹、苦苣等20多种蔬菜,从育苗到销售,只需要一个多月,一年可以生长10茬,是高科技、高产量的蔬菜。”

  “这种蔬菜叫‘移动蔬菜’。”井头乡宣统委员沈军说,“卖菜时连盘子一起销售。卖出去的蔬菜,根系里的营养还可以维持蔬菜保鲜一个星期。”

  据介绍,这里的蔬菜实行工厂化种植,无虫害、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是真正绿色健康的蔬菜。这个蔬菜工厂是井头乡2018年打造的一个高效农业项目,两期面积一共1万亩,目前已经形成了规模,年产值500万元。

  (来源:宿迁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