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宁聚”更多顶尖人才

2020年10月10日 07:06:11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国庆长假前夕,南京再赴北京“招贤”。自2006年起,南京已连续15年举办了17届“魅力南京”北大、清华校园招聘会,在全国城市中“仅此一家”,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这一次,“魅力南京”校招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北京地区多所名校,有效搭建了北京地区高校优秀学子与南京地区各企事业单位间沟通交流、匹配对接的桥梁。

  作为一座爱才、聚才、引才、用才的城市,南京始终把集聚青年英才作为建设创新名城的重要支撑,打造创新性人才制度体系、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出台独具优势的南京政策,形成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强磁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今年减税降费任务重、财政压力大的背景下,南京专门拿出10亿元资金,面向硕博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引发不小的关注。

  但也要看到,南京科教资源“多而不强”,科技创新“有高原无高峰”的短板还较为明显,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不久前召开的2020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建言南京打造创新策源地,吸引全球人才来宁。创新策源地意味着要有全球重大科技成果在这里诞生,意味着这里要成为辐射亚太乃至全球的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成果交易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活动中心,意味着南京必须赢得更多国际顶尖人才的青睐。

  这样的创新策源地,不仅需要在政策上对人才给予全方位支持,而且要具备完善、先进、前沿的创新要素,拥有高水平的跨国研发与创新机构、大型国际活动以及多维度国际合作交流网络等,并在文化、氛围、风气上,形成对顶尖人才友好的、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实力的大环境。许多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顶尖人才,往往在共性需求之外,还有着个性化的需求,譬如理念、使命、价值观等“心智激励”。吸引这样的人才,更多需要施加影响、达成共识,而不是执行管理。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倡导科学的用人理念,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关注到目标人才的个人需求和成长,以独立的、个体的认知来处理与顶尖人才的关系,让他们能够顺利、愉快、充分地获得团队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当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计做人才工作。人才有限,顶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努力犹如拔河,维持本来的优势都很不容易,只要有一分一秒的松懈,就可能落后,必须时刻保持状态,多措并举不断创造更好的条件,切实提升城市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让南京成为各类型人才的理想之城。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沈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