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湖南醴陵:千年瓷城的千亿目标

2020年10月09日 08:00:3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记者/曹勇  剪辑/曹勇 陈嘉骏  部分视频素材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瓷之都”,产业特色鲜明。近年来,醴陵不断培育壮大陶瓷产业链,着力将陶瓷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以产业优势夯实全面小康根基。

  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小康,县域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前50位,借助陶瓷等优势产业,醴陵人民群众正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幸福。

   以展会为媒,展示千亿产业活力 

  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

  9月28日,2020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在醴陵市五彩陶瓷特色小镇开幕。30000平方米的展馆里,挤满了前来看展的观众国内外采购商代表。醴陵独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景德镇的青花瓷,德化窑的白瓷,宜兴的紫砂……现场有来自广东、河南、江西以及巴基斯坦、波兰、丹麦等国家和地区的372家企业参展,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精品齐聚一堂,琳琅满目。

  以展会为媒,当地还安排了重点项目签约、“瓷+茶”“瓷+酒”等产业对接会、新品发布会等活动,搭建起产品交易、技术交流、产学研合作等平台。短短几天的展会时间里,签约重点项目36个,合同引资120亿元,来自国内外的陶瓷参展商、采购商现场“一对一”配对洽谈达到5000批次以上

  热热闹闹的展会背后,是醴陵陶瓷产业的红火与活力。目前,醴陵陶瓷产业已形成以日用陶瓷、电瓷、釉下五彩瓷艺术瓷为核心,集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陶瓷物流等配套产业为一体,覆盖上游、中游到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条。现有陶瓷企业700多家,拥有“醴陵陶瓷”、“醴陵釉下五彩瓷”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从业人员近20万,2019年实现集群总产值712亿元,出口规模达到3.4亿美元,占全国陶瓷出口量的45%以上,距离“千亿产业”的目标越来越近。

   推进智能制造,淬炼“科技瓷” 

  瓷博会上展出的精美瓷器

  醴陵釉下五彩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的风格深受世人青睐,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烧制技艺繁复,对工艺要求高,长期以来,醴陵瓷的生产都仰赖大量人工,且产量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醴陵大力推动陶瓷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累计安排3800万元支持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撬动企业进行装备升级投入近4亿元,加快了“机器换人”的步伐。

  张广宇过去十多年都在江苏昆山创业,已经拥有多家工厂。应醴陵推动陶瓷产业智能化转型需要,2019年上半年他被招商引资来到醴陵,在醴陵经开区横店产业园创立了湖南三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业务就是研发生产陶瓷自动化机械。

  三创智能董事长张广宇

  全自动旋胚、自动浸釉、自动铸把、自动码垛、自动检测、电瓷修胚……短短一年时间,张广宇创立的三创智能就围绕醴陵陶瓷生产,研发出多条智能生产线,已在醴陵多家陶瓷工厂投用。

  “以自动旋胚线为例,原来要8个工人,现在只要0.5个人。把一些繁重的、消耗人力较多的工作,都交由机器去做,我们做到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提升品质。”张广宇介绍,在助力陶瓷企业智能化的同时,他们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智能制造人才的孵化平台。“我们每卖出一台机器,都会为业主培养2-4名高层次人才。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洗个杯子,而是开始操纵智能设备,他的收入、技能都会有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张广宇与醴陵陶瓷烟花职业学校合作,设立了两个“三创班”,订单式培养陶瓷智能化生产人才。

  传统产业升级发展,也吸引了不少醴陵本地青年返乡回到“家门口”工作。90后小伙陈毅告诉记者,以前传统的陶瓷生产需要付出繁重的体力,收入也不怎么高,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宁愿到外地打工,也不愿意留在本地陶瓷厂工作。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员。不过,近年来随着醴陵陶瓷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发展,“家门口”的工作轻松了,安全性提高了,收入也高了,包括他在内的不少青年又回到了家乡。“我以前在深圳打工,去年来这边做生产技术员。在家门口一个月也能赚到5-6千,这在以前是非常难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年轻人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通过工作学到了很多设备、机械等知识,对未来发展也都有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醴陵已有62家陶瓷企业累计投入近2.2亿元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建成了全国首条日用瓷自动化线。目前,醴陵市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达到70%,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位居前列。此外,还建成投产标准化泥釉模配制中心填补了国内泥、釉、模三大陶瓷原料标准化生产空白成立了省内第一所陶瓷大学—醴陵陶瓷学院,目前在校学生500余人,为陶瓷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创智能研发的陶瓷自动化生产线

  以工助农,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瓷博会期间,在醴陵会展中心一侧的陶瓷生活体验馆,被布置成了醴陵市产业扶贫产品展销会。48家醴陵市产业扶贫挂牌企业、合作社也借助瓷博会带来的人气,推介醴陵的玻璃椒、茶叶、蜂蜜等特色农产品。记者在现场看到,有部分本地陶瓷企业组团前来购买,帮助解决扶贫产品难卖问题,助力消费扶贫。

  醴陵造型独特的中国陶瓷谷建筑群

  “这个辣椒粉最受欢迎,现在是100元一斤。”来自明月镇云岩社区的彭建和村民们一起成立的专门种植销售醴陵玻璃椒的农业合作社——“醴陵岩泉生态农业公司”是醴陵市48家产业扶贫挂牌企业之一。在他的展台前,一罐罐由醴陵玻璃椒制作成的辣椒粉、剁辣椒,颜色红亮,气味火辣,很受欢迎。彭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辣椒就是他们的“脱贫椒”、“致富椒”。

  彭建所在的云岩社区,以前大家都是以种水稻为主。一年辛苦下来,亩均收入不过2-3千元。2017年,在政府的产业扶贫政策引导下,彭建和姐夫等人一起在原来水稻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开始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大规模种植“醴陵玻璃椒”。

  明月镇云岩社区彭建

  “第一年我们一共只有5户农户参与,试种了500亩。当年就获得8000元/亩的产值,比种植水稻高出差不多3倍。”彭建介绍,有了示范效应,第二年村里的26户贫困户也参与其中,最后种植下来,平均每户创收2万元,直接脱了贫。

  “玻璃椒的种子、肥料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植后,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用统一的品牌对外销售,并设置了保底收购价,免去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在阴雨天气等农闲时间,合作社还邀请农技专家到村里授课,提高大家种植技术。”彭建介绍,截至目前,岩泉农业合作社已经吸引村里260多户村民参加,大家日子过得比玻璃椒还红火,齐齐奔小康。

  醴陵特色农产品——“醴陵玻璃椒”

  醴陵特色农产品展销

  醴陵市扶贫办副主任黄永辉介绍,近年来,醴陵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投身农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助力乡村振兴。“我们陶瓷烟花企业里,很多老板一边从事工业生产,一边也投身农业,这样也带动了我们整个醴陵农业的蓬勃发展”。

  醴陵市扶贫办副主任黄永辉

  在醴陵,一些就业帮扶的好举措,也依托醴陵的陶瓷烟花特色产业展开。最典型的是陶瓷烟花职业学校的“自强班”。“自强班专门针对贫困户设置的,对贫困户实行‘三免一包’——免学费、餐费、生活费,包推荐工作。”黄永辉介绍,“自强班”从2016年设立,目前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全部都有了合适的工作,不少也都进入了陶瓷烟花行业,很好地解决了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

  一江渌水,千年瓷城。醴陵,因产业而兴,也因产业而强。好风凭借力,围绕陶瓷等优势产业,不断创新进取,醴陵的小康成色,也必将像其独创的“釉下五彩瓷”般光亮夺目!

  陶瓷+烟花,醴陵最亮丽的两张产业名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