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记者走访发现,淮安市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流量剧增,成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市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争相前去“打卡”。
深秋时节,桃花垠一湖碧水依旧,周恩来纪念馆更加庄严肃穆。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纪念场馆,这里每天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瞻仰者超过3000人。展厅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一段段录像,追忆着周总理朴素而伟大的一生。“在国外读书三年了,每次回到家乡总要来周恩来纪念馆看一看。”淮安区市民沈荣嘉告诉记者,在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周恩来纪念馆一直是家乡的地标和伟人的印记,读书期间,他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早日学成归国,为祖国作贡献。“对我而言,这座纪念馆承载着自己的思乡情怀与奋斗信念。”
除周恩来纪念馆外,在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张纯如纪念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展陈的文物文献、播放的视频,聆听革命前辈在艰苦岁月里的奋斗故事。
“我们新旅纪念馆不仅是红色旅游景点,也是生活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馆长顾学让介绍,该馆的所有管理人员、讲解人员,全部为新安小学教职工与学生。与家人一起参观完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后,淮阴区市民李庆林对馆内的影景合成、模拟实景等技术印象深刻,她说:“从前一直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简单的历史资料陈列,最近游览了几处才知道,如今许多教育基地的展览讲解方式、互动实践形式都有了巨大变化,非常值得参观。”
河道总督署(淮安市清晏园)作为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承载着数百年治水的厚重历史。如今,这座曾经的官家园林已被打造成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市民、游客了解中华民族的治水精神与水利文化。清晏园办公室主任韩玉喜说:“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缅怀先辈、铭记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据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淮安市以弘扬周恩来总理等先辈的革命精神为出发点,高水平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8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1处。全市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拓展宣教功能,着力挖掘精神内涵,优化内部管理,创造一流环境,全力把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建设好、使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