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镇古街区
黄桥镇十桥中路
黄桥镇东进路
黄桥镇东进路是一条横穿老镇区的主街道,曾是如(皋)泰(兴)官道的镇区段。这条路自东向西由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的口巷、东大街、西大街、西街组成。东大街是老黄桥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历史上的东大街仅有250 米长、3-4 米宽,却集中了50多家布店、烟店、茶叶店、杂货店、广货店、药铺、当铺、书铺。这条街上曾经有许多百年老字号,虽然商号已经消失,但这些商家的传奇故事仍流传不绝。仁源生药店研制的蟾酥曾于1915年获万国博览会铜奖,裕泰和茶叶店曾创出享誉苏北地区的品牌。东进路经过多次拓宽改造,已经成为一条现代商业街,但是转入小巷,就是传承历史的巷道、民居,历史与现代相融于沿街一排店面房。裕泰和茶叶店位于东进路南侧,安徽绩溪人胡沇源创办于1876年,三间四进,前店后坊。
裕泰和茶叶店
黄桥镇米巷
黄桥镇的米巷长约250 米。中国地质学之父丁文江的高祖于清嘉庆年间担任押运漕粮的武官,通晓米市行情,叫家人在黄桥开设米行,获利颇丰,成就一番家业。其他人家也仿效卖米,巷中米店林立,形成行市,遂有米巷之名。清道光年间,丁文江的高祖富甲一方,仿照当时宰相潘世恩的庭院,在米行东首营建宅院,人称丁万昌、万昌花园或丁家花园。丁家花园临巷面阔9间,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客厅、花厅、花园等,中部为堂屋、书房等,西部为堂屋、卧室等,院中设假山、鱼池,栽种乔木、修竹,游廊迂回,曲折相通,是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建筑。黄桥战役期间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刚解放时泰县县政府曾驻此宅院。1980年,改设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2017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异地重建,宅院东半部改设为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西半部辟为丁文江纪念馆。
丁文江故居
黄桥镇珠巷
黄桥镇的珠巷长约350米,历史上珠巷称猪巷,巷道两侧多是猪行,后来猪行外迁,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商铺。人们逐渐将猪巷改称珠巷,1921年丁文江主持绘制的黄桥镇区图上就已经标注为“珠巷”。珠巷西边有一深庭古院,为何氏宗祠。何氏制定《家范条件十则》,内容包括孝父母、友兄弟、谨夫妇、叙长幼、敦善行、训读书、奖行谊、崇节俭等,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学。何氏一族为诗书之家,子孙多“彬彬读书,攻文辞,为儒者”,明清两朝出4进士、11举人、30贡生、300多秀才。清朝康熙时期的宰相张玉书曾为《何氏家乘》作序,誉黄桥何氏为“江左甲族”。新四军东进黄桥后,在何氏宗祠设大众俱乐部;黄桥决战期间,在何氏宗祠设支前委员会,数万烧饼集中于此,源源不断送上前线。何氏宗祠坐北朝南,占地约125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现存明清时期建的房屋38间。设有大门堂、仪门、大厅、振裔楼等,雕梁画栋,规制宏大,被誉为“江北第一祠”。
黄桥何氏宗祠大厅
黄桥镇罗家巷
管南圈门
黄桥镇王家巷
朱履先故居
文明桥
(来源:记忆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