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27日,在江苏省援伊前方指挥部邀请下,来自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遗产保护研究院和南京市文物局的专家团队专程前往伊犁州昭苏县“平定准噶尔勒铭碑”(简称“格登碑”)进行实地调研勘察,为“格登碑”的保护利用“把脉问诊”献计献策,这也标志着“格登碑”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格登碑”位于昭苏县城西南60多公里处的格登山上,是乾隆皇帝为西域书写的四块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御碑中目前唯一仅存的一块。记载了清乾隆时期重新统一我国西北边疆的重要史实。在光绪年间又作为勘定中俄边界的重要证据,有力阻遏了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的侵略。自建碑以来一直是标识中国西北边疆国界的重要界碑。2001年“格登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昭苏县属于地震灾害频发地区,多次地震导致碑体地基出现开裂,碑额、碑身、碑座交接处出现裂缝,对“格登碑”的保护迫在眉睫。
为加强对“格登碑”的保护利用,使其发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价值,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朱斌多次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并邀请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朱光亚教授团队、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等专家团队赴“格登碑”进行现场调研和勘察。
在此次现场勘查中,东南大学专家团队表示,本次抢险加固工程将坚持最小干预、可逆性和可识别性原则,工程设计分本体加固和碑亭减灾两部分相对独立的保护性构筑物,旨在通过科学的保护措施,针对性地有效提高“格登碑”在地震发生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格登碑”保护利用项目是今年江苏省文化援疆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对深入挖掘伊犁州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增强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以及发展边疆旅游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格登碑”的保护和利用也是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立足伊犁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扎实推进文化润疆,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的充分体现。
来源:援伊前指民族团结协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