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质量”两个词,凝聚着缩小教育鸿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百姓期盼,概括出我国教育新的时代使命。作为全国首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多年来,苏州始终把区域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教育全面小康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促进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上好学”就在家门口 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将达100%
盼望着孩子上所好学校,是很多家长的共同心声,要是家门口就有,那么就不用羡慕“别人家孩子”了!新学期伊始,苏州市姑苏区内平直、至德、沧浪、彩香、敬文五个新成立的教育集团揭牌。加上此前成立的平江、吴门、虎丘、金阊、善耕教育集团,目前,苏州市姑苏区内共有十个教育集团,实现45所公办小学全覆盖。
苏州市沧浪教育集团沧浪实验小学校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马红霞说,“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苏州市沧浪教育集团总校长汤岚看来, 集团化办学就是“五个一”相加,“ 我把它称之为五个一相加,一群人一起走,五所学校的老师可以找到对教育的一种共同的理解,或者我们说是价值认同。”
自从2016年以来,苏州市姑苏区就不断探索“大校+小校”、“名校+新校”、紧密型组合、宽松型联盟等各种集团化办学运作模式。几所学校课堂教学资源的互动共享成为常态,优秀教师会集中在一起集体备课、磨课、研究试题、设计活动,生成的集体智慧则在全集团共享共用。这样的办学模式实现了各个学校老师“抱团成长”的态势,在集团内成立了1个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5个市学科带头人工作室,10个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还成立了15个学科发展共同体,成就了集团所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可能是两者1+1>2,”苏州市金阊教育集团金筑实验小学执行校长陆静说,本身年轻老师很有干劲,很聪明,充满活力,又有创新意识。 “因此集团内部教师共研的做法,让我们的老师快速成长起来。”
苏州市金阊教育集团总校长杨建英打了一个比方,这好比人体献血,“通过这样的输出可以更激活造血功能,这样就形成了良性互动。优秀的师资输出于集团各校,对于金阊实小来说,并不会造成优质资源的稀释,反而会促进它的活跃度。”
目前姑苏区基本实现教育集团的班级数和教师数总量均衡,骨干教师占比相当,且都有名师领衔、特级压阵,借此主动打破教育内外的发展壁垒,促进各种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集团在更高层次上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激发每一个集团、每一所学校的动力和活力,苏州市姑苏区还在全市范围内,首创集团化办学职权清单和集团总校长负责权限清单,实行集团化办学双指标考核体系。
“十个集团的组合,肯定是有不同层次的办学水平的学校构成的,他们之间有共同发展的动力。十个教育集团之间,会产生非常良性的竞争。”苏州市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义务教育处处长唐丽艳说。
不仅是姑苏区,今年苏州市高新区也在原有基础上“扩面扩容”,新增9个教育集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100%全覆盖。通过构建“教育共同体”和 “教育联盟”实现跨集团联动,真正形成区域优质均衡教育 “一盘棋”。同时,此次改革还向义务教育阶段两端延伸,以打破学段“壁垒”的方式,引入了高新区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吴县中学教育集团、高新区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等学段学校,实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和优质教育的协同发展。该区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也将配套出台,从发展战略、管理体系、资源整合、师资建设、办学绩效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评价集团化办学成果。
苏州市高新区教育局副局长季红斌表示,会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的保障,根据集团办学实际的需要,适当增加集团校的教师总数,建立优质师资的一个蓄水池,“让集团能统筹协调,特别是推进各个校区之间教师的轮岗交换。同时鉴于集团办学以后,一校多区的情况,我们会适当增加集团内部的岗位设置,集团校各个校区之间各个校区内部的岗位设置和干部的职数,将按照独立学校来配备,切实办好我们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截至2020年8月,苏州市基础教育阶段共有教育集团215个,其中幼儿园集团71个,小学集团80个,初中集团36个,高中集团5个,跨学段集团23个,集团成员学校859所。苏州计划到年底,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学校覆盖率达到100%。集团化办学不只体现在所获得的一块块奖牌和证书,更体现在老百姓的口碑上。
“在一年级的时候,特别是第一个学期,我们家长也会去打听这个老师什么资质?那个老师从哪里来的?但是,后来发现每个老师都很不错。”“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非常放心,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很负责。自从上了小学后,我发现孩子一回到家不是先玩,而是先做作业,很有计划。”家长们告诉记者。
双师课堂科技赋能 "1+5"云上帮扶推动均衡发展
苏州是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作为人口特大城市,2019年流动人口达846万人。苏州通过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积分入学政策,吸纳了大量随迁子女入学。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苏州市于2019年7月起以"1+5"模式开展苏州云上教育同城帮扶试点工作。科技赋能双师课堂,让优质教育无边界。
苏州云上教育同城帮扶项目“1+5”模式:“1”即一个主讲端,设在苏州名校——平江实验学校 ;“5”即五个听课端,设在5所外来工子女学校:苏州市东冉学校、苏州市藏南学校、苏州市黄垆学校、太仓市洪泾小学、张家港白云学校。
葛庆华是平江实验学校数学老师,苏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从去年9月份开始,除在本校教学一个班外,还要同步直播帮扶教学5所学校5个班。
“我觉得学生之间的差异它是本身就存在的,一个班级当中有差异,300个孩子同样也有差异,只不过你要兼顾的人数更加多。我会在课堂效率方面要质量,也就是说你从基础到提升再到拓展,还有分层,压力会很大,就要做得更到位,把小事做得更细致,包括跟学生的交流和我们助教老师的交流。”苏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数学老师葛庆华说。
苏州市姑苏区东冉学校的数学老师赵飞宇就是其中一位助教老师,参与了近一年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后,她不仅看到了学生们的改变,更多的是自身教学能力的大大提升。“上学期期末测试的话,孩子们在同年级也是排在第一名,数学成绩在不断地提升。对于我个人而言,每一节课听下来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直播老师教学方法,除了我之外,其他的数学老师也会在没有课的情况下到我们直播的班级来听课,课后还会一起来研究讨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吸取精华,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面。”
孩子们对于学习,也更加信心满满。苏州市姑苏区东冉学校学生谢欣蕊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数学直播课让我学会了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因为现在有两位老师,所以上课会更加的专注,我们的语文老师更着重的帮助我们打好基础,直播课的老师帮助我们做一些提升题,两者相结合,成绩也提升得非常迅速。”苏州市姑苏区东冉学校学生张子寒说。
苏州云上教育同城帮扶项目主要面向苏州市五所民工子弟学校的五年级各1个班级,运用“网授+面辅”的“双师”教学团队模式,试点开设了数学和语文两门学科的直播课堂,每周每天一节课,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共同遴选优秀骨干师资,并组织“双师”教学团队共同研讨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同一名师覆盖的学生同进度同作业同考试,同一名师对应的多名助教教师根据实际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我们要求我们的教研员与我们的线上教师以及线下教师在课前要展开科学计划的制定以及共同的集体的备课。对于我们所要教的内容,从课程的标准,从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准备与设计,从而达到我们最好的效果。”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夏正华说。
自2019年9月份开始常态化授课以来,不仅提升了老师的教学能力,课后基于学情而设计的作业更是细致兼顾到了每位学生。苏州市教育局通过试点工作,将探索运用直播课堂开展远程支教的经验和模式,为解决苏州优质教师资源结构性紧缺与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提供可行方案。
在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语文老师殷业凤看来,这样的形式能够带动老师们一起共同来研究新教材,一起去钻研不同的学情,把握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他们在我们的直播课堂上,以及在我们的直播课堂下,将语文知识学得更快乐,学得更扎实。”
据介绍,到2020年底,苏州市100所随迁子女学校的200个班级教室接入公办优质学校相关同步教学课程,主要在小学五年级开展。1000名随迁子女学校教师接受公办优质学校教师在线教研帮扶,覆盖随迁子女学校全学科全学段。定向推荐10000个左右精品资源,覆盖100所随迁子女学校师生。到2022年底,苏州全市再建成400间帮扶直播课堂,促进教育同城公平待遇,优化政府优质教育供给,培育每一位在苏就读的中小学生成长成才。
“我们后续是计划要进行相应的拓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苏州市教育局宣传与信息处副处长黄小辉说。
(来源:荔枝网/沈一秀 通讯员/苏州电教馆 编辑/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