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国同心的日子
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
迎来了她的71岁生日
上午
南京市举办“唱响国歌
礼赞国旗、致敬国徽”活动
全市71个示范点同步开展升国旗仪式
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伟大祖国
▽▽▽
渡江胜利纪念馆
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广场
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也同样
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纪念馆公祭广场
来自社会各界约百名代表
目光齐聚国旗
建邺区政府南门
建邺区政府南门
一派祥和喜庆之景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孩子们也挺直胸膛
站得直直的
国旗
诉说着新中国71年风云激荡的光辉岁月
见证着一个文明古国
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昂扬气概
而她,跟南京也有一段故事
国旗主要设计者
是1936级南大校友
曾联松先生
早年
心系祖国,投身抗战
1936年,19岁的曾联松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早在中学时期,他就受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先生影响,对古典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中央大学后,曾联松攻读经济学课程之余,常常去听哲学系教授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课。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曾联松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沙坪坝,还参加了重庆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抗战。
设计
冥思苦想,数夜难眠
1949年7月,曾联松无意中看到《解放日报》刊登的征稿启事: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小组现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新中国国旗、国徽图案、国歌词谱。合上报纸,他心中的热情又一次涌上来——我想为新中国设计国旗!
一天深夜,曾联松望向夜空,月光皎洁、群星闪耀,灵感由此而来:一颗大星引领在前,四颗小星环绕其后,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人民走向胜利。最后,曾联松还在大星中央添上镰刀斧头的标志。
自豪
冉冉升起,心潮澎湃
1949年8月,曾联松把设计终稿装进信封,投递给新政协筹备会,然后继续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五星红旗在全国各地升起。看到国旗的曾联松心中既激动又诧异:他发现国旗最终的图案与自己的设计十分相似,唯独左上角大星中的镰刀斧头没有了,一时之间,他还无法判断国旗图案是否就是自己投稿的方案。
到了1950年9月,曾联松收到编号为“台右97号”的建国一周年观礼请柬,邀请他赴北京观礼。
一个月后,曾联松又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来函:“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分别交邮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今天,太特别了
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的
国庆节
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
这样“双节同过”的日子
在这个世纪,也只有四次
今年,太特殊了
突如其来的疫情
汹涌而至的汛情
让亿万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家是最小的国
国是千万的家
来源: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