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七日谈 | 喜看稻菽千重浪

2020年09月28日 06:35:48 | 来源:评新而论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眼下的江苏大地,一片稻菽金黄、千浪翻滚。盎然的秋意,正愈发浓烈;收获的喜悦,已漫山遍野。这是一个属于丰收的季节,沉甸甸,充盈着香甜。

  这一周,收获的喜悦点亮未来。农历秋分,金风送爽。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热热闹闹地来了。“庆丰收,迎小康”,丰收是犒赏,也是展望。同样在本周,全国新农民新业态创业创新大会在南京举行,打好乡土牌,唱好特色歌,丰收节里,江苏正蓄势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这一周,落实国家战略迈出新步伐。长江经济带11省市政协和青海省政协代表齐聚南京,为共抓大保护、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言献策。这一周,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议同步表决通过新规,打破行政壁垒,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赋能。

  这一周,接续奋斗持续耕耘。全省上下拉长板、补短板,一项项务实举措,紧抓不懈。征程路上,江苏正信心满满、昂扬向前。

  端牢饭碗

  把三农摆在重中之重

  稻花香里说丰年。“如果用一个词形容秋天之美,什么都比不上‘丰收’”。省委书记娄勤俭连续第三年在丰收节当天,发表署名文章礼赞农民。今年的农业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经受非比寻常的旱情考验,也接受了历史罕见的洪水洗礼。所以,在这个特殊时刻,每一颗果实,每一份收成,都饱含希望、更弥足珍贵。这一周里,江苏大地,处处都有人们喜闻乐见、形式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同庆丰收,共迎小康。礼赞农民,善待土地,我们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崭新篇章,让万顷良田真正成为万代粮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扛起东部省份应有的担当。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也是“端牢饭碗”的题中之义。这一周,是2020年江苏省食品安全宣传周,省委书记娄勤俭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批示。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坚决落实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江苏不断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创新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守卫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协同合作

  共同落实国家重大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赋能。这一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南京举行,通过《关于促进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多项新规。在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议各自表决通过了这一《决定》后,跨区域项目再也不需要两省一市的相关部门反复协调了,创新机制后示范区执委会可以自行拍板、立马实施,让行政壁垒不再成为示范区发展的障碍,一体化发展从“物理相加”向“化学聚合”转变。

  同饮一江水,共谋长江美。22日到23日,"共抓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共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岸线集约利用,做好沿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兄弟省市携手齐心。长江水质持续改善,沿江环境越来越好,这是江苏和长江沿线省市共同努力的结果,守护好一江碧水、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激发出的智慧和力量,值得期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一周,全省第一次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教育大省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部署,备受关注。会议明确,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创新创造的重要源头、助推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后,江苏将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创新体系建设、美丽江苏建设等重大任务,进一步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江苏的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相信有了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底气将更加充足。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丰收的主题依然在延续,新的萌芽也将在耕耘中茁壮成长。下一周,我们将迎来国庆中秋双节,当“家”与“国”撞了满怀,会洒下漫天美好的祝愿。

  (来源:评新而论,撰稿/毛俊)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