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纸上也能刻出“锦绣” !

2020年09月25日 16:32:54 | 来源:新沂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你们瞧,就用这几把长宽不一的小刀,能刻字、能刻花,还能刻出十二生肖来。我刻了一辈子门吊子,以前是为了营生,现在人老了,却越来越放不下了,就想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在新沂市合沟镇窦老庄村村民窦昌建的家中,翻开一张张精心凿刻的门吊子,老人记忆的阀门瞬间被打开。

  在合沟镇,说起窦昌建制作的门吊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窦昌建出生于1943年,13岁起就跟随哥哥学习制作门吊子,一做就是60多年,是窦老庄村制作门吊子时间最长的匠人。在他手中,无论是人物、花鸟、虫鱼都栩栩如生。2020年3月,窦昌建被评为新沂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6月,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门吊子,又称“门签”“挂千”“过门笺”“挂钱儿”等,是北方人家新春佳节时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装饰性的传统民间刻纸艺术。门吊子在乡间最为盛行,除了家中,很多人还习惯贴在仓库、鸡舍、猪舍和井台上。门吊子上镂刻着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和文字,上沿贴牢,下面大部悬空随风飘动,既有喜庆装饰作用,又承载着百姓对于来年富贵安康的憧憬希冀。

  门吊子大都是长方形,由文字、边框、图案构成,制作时,匠人往往需要几十张甚至上百张一起凿刻,既要保证每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又要确保每一张的图案都不偏不倚,非常考验眼力和精准度。因此,新手往往需要刻苦训练多年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年轻时做门吊子,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全神贯注一刻都不敢松懈,真的挺苦的。但看到乡亲们很喜欢我的作品,成就感也是足足的,再苦也觉得值!”回忆起每逢新春,合沟众多人家门上都挂着他制作的门吊子,窦昌建不由地笑了起来。

  为了妥善保存作品,窦昌建专门在家中准备了一个大箱子,箱子里是一个个密封的袋子,精心设计制作的门吊子被分门别类地用纸包住,再放进袋子里。“这些纸质的东西放时间长了很容易掉色,这样包起来可以隔绝空气,不会受潮,颜色和样式就都能保留住。”窦昌建介绍。

  窦昌建还展示起家里保存的小锥、大锥、刻刀、磨石、底板、水胶等工具,“制作门吊子需要经过设计图案、制版、染色、刻制等近十道工序,一沓沓原本十分普通的纸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变成了招人稀罕的‘艺术品’,可想而知这手上的功夫多重要。如今,我年纪大了,眼神也大不如前,年轻时我最高纪录是能同时刻150张哩!”说到这里,窦昌建的脸上满是自豪,随即,他的表情却又黯淡下来。“制作门吊子不仅需要悟性和艺术天分,还离不开多年的勤学苦练,再加上传统手工技艺难以养家糊口,很少有人愿意花费数十年时间来学习、钻研这门手艺。虽然一直不断有人来找我学习制作门吊子,但是没几个人能真正坚持下来。”窦昌建说。

  如今,合沟镇很多门吊子匠人年事已高,加上机械化作业对传统手工的冲击,这门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我做了60多年门吊子,感觉春节有了它才有年味,才更心安。正是这种融入血脉的热爱才有了一辈子的坚持,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学习这门技艺,只要找到我,我一定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也希望这些‘后备力量’将门吊子制作工艺发扬光大,永远传承下去。”窦昌建说。

  (来源:新沂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