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0年度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班在无锡顺利落下帷幕。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主要有我省各设区市青年社会组织、社工机构负责人以及来自陕西省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代表,共计100余人。
为建设高素质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本年度培训班重点突出与基层青少年事务相关的社会治理领域,围绕社会治理创新、青少年社工参与社区治理、家庭动力及对青少年的影响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标准解读等内容展开。中国社会工作学会标准化部郭名倞主任、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人才办于福秀主任、江南大学社会学系吕青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晨副教授分别为培训班学员做主题教学。
郭名倞主任解读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并介绍了青少年服务标准出台的背景、意义内容,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基本方法和服务流程。于福秀主任分享了仙林街道在社会治理创新方面的积累的经验,尤其是在社区网络化管理方面的创新做法,为青少年事务社工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吕青教授介绍了家庭动力研究的起因,阐述了家庭动力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改变家庭动力和减少问题青少年的方法与技巧。魏晨副教授围绕青少年社工如何参与社区治理,剖析典型案例,介绍了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与方式方法。
此外,参训学员还分别前往无锡公益创新创业园、锡山区东亭街道公益孵化中心、锡山区安镇街道锦安社区创新发展中心三个观摩点考察学习,对社会组织孵化、公益项目培育、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进行现场体验,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在培训班特别设计的案例研讨交流中,学员们分享了在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经典案例,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学员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本次培训班在宏观层面有政策解读与理论辅导、微观层面有最新实践经验的分享,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员们纷纷表示会将课上所学的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到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实际中。
据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是我省《江苏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重点实施的12个项目之一。今年8月份,团省委联合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8家单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团苏委联﹝2020﹞17号),围绕建设一支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提出5个方面14条举措,计划到2025年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具有江苏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系统解决青少年普遍性问题,满足青少年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我省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全省各级共青团联系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超过14000人,配套制定了《江苏省青少年事务社工认证标准与管理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青少年事务社工运行管理机制和政策制度框架。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