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的水巷是姑苏的一大特色。
据悉,
姑苏区现有各类河道180条,
河流总长240公里,
其中古城区35条,总长53公里。
近年来,姑苏区积极探索,提出了“岸上建筑与河里水质同步改善、硬件环境和软件设施同步改善、人文环境和长效管理同步改善”的理念,委托专业设计单位进行了高质量河道建设5年规划,对古城区河道的改造内容、改造风格、改造时序进行了总体设想,并提出生态美丽河道的概念,实行水岸同治,在彰显姑苏特色的同时,让沿河居民受益。
在先后启动了“高质量河道建设”
“生态美丽河道建设”等改造后,
今年4月26日,
姑苏区新一轮
背街水巷风貌整治工程正式开工。
本次工程涉及五条河道,
经过近5个月的施工,
桃花坞河、中市河、
西北街河和学士河改造基本完工,
十全河也进入了收尾阶段。
整治河道总长度6316米,沿河建筑立面约4万平方米,绿化景观面积约1.5万平方米,桥梁40座。工程主要对河道沿线的建筑、市政道路、绿化及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一起来看一看
这五条河道的全新面貌!
桃花坞河
定位:以唐寅文化以及木刻年画为代表的众多非遗文化为核心,以生活居住、文化展示和休闲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桃花坞历史文化水巷。
(改造前-改造后)
(改造前-改造后)
中市河
定位:以展示水上民俗文化、丝织文化、医药文化为主的民居风貌水巷。
中市河北侧以居民为主,沿岸玻璃房、彩钢板等违章搭建较多,墙面破损污损严重;中市河南侧商住混合,建筑风貌较为缺失,着重打造干净整洁具有苏式风貌的沿河界面。
(改造前-改造后)
学士河
定位:以展示名仕文化以及盆景造园等文化为核心的水乡文化体验水巷。


(改造前-改造后)
十全河
定位:以展示玉石工艺及书画艺术为主的特色文化商业展示水巷。
十全河北侧商住混合,立面风貌较好,整体违章搭建较少,但屋顶面色彩不统一,着重塑造文化特色;十全河南侧商业为主,墙面存在少量污损,着重统一窗样、机箱位置,展示特色文化。
(改造前-改造后)
西北街河
定位:以展示造园文化、苏扇工艺为主的传统工艺文化复兴展示水巷。

(改造前-改造后)
你一定也发现了,
部分沿河建筑的墙面上
还写有与环境相关的诗句,
既道出了历史名人与姑苏的渊源,
又凸显了姑苏文化特色。
在北寺塔南的西北街西侧,则题上了刘禹锡的《题报恩寺》:“云外支硎寺,名声敌虎丘。石文留马迹,峰势耸牛头。泉眼潜通海,松门预带秋。迟回好风景,王谢昔曾游。”
除了颜值提升,改造过程中,
姑苏区注重做好前期摸底、
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
尊重民居特色,
对建筑材料等细节进行了仔细推敲。
整治前
整治后
整治前
整治后
小小的雨棚也花了大心思。现有的成品树脂瓦雨棚与苏式风格有一定差距,经反复试验,在雨棚的基础上增加了雨棚脊和檐下板,并对支撑进行了改造,让效果与苏式民居的雨棚吻合。
改造还大量使用了苏式花格窗,考虑到耐久性,本次改造没有采用木制花格窗而采用了铝合金窗。而沿河房屋大多为砖砌空斗墙,很难承受铝合金窗的重量,经现场研究,采用不带玻璃的单层铝合金花窗格,既符合苏式风格,又可以作为沿河居民的防盗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