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宝霞帮婆婆按摩
哪儿也不去,
婆婆身边更需要人
9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姜堰区光明东村369号楼,见到了正在服侍婆婆翟桂珍的姜宝霞。房间干净整洁,姜宝霞一会儿跪在床上帮婆婆按摩,一会儿端来茶水喂婆婆。66岁的邻居吉春玲说,这两天,还没轮到姜宝霞服侍,但姜宝霞不放心,每天依然过来帮忙看看。
姜宝霞的丈夫在家中排行老大,21年前因病去世。当时,有人劝姜宝霞改嫁,她说:“我是家中大儿媳,不能撂下公婆、弟弟、妹妹不管。”从此,家住姜堰区光明东村的姜宝霞,一有空就过来看望婆婆、帮忙做家务。
翟桂珍87岁那年突发急病,在合肥帮女儿照顾孩子的姜宝霞第一时间赶回,吃住在医院,精心服侍婆婆十多天,端水喂药喂饭,夜里就趴在床边打个盹,直至婆婆康复出院。考虑到婆婆年纪大了,姜宝霞和小叔、小姑商议决定,每家轮流一周上门照顾。自此,姜宝霞哪儿都不去,也不再去合肥女儿家帮忙带孩子了。她对女儿说:“奶奶身边更需要人。”
76岁的邻居李幹铭住翟桂珍对门,见记者采访,特意跑过来说:“翟老太的子女们都很孝顺,尤其这个大儿媳!”这么多年,姜宝霞的孝行,他一一看在眼里。
不知道的人,
都以为她们是母女
每次轮到姜宝霞照顾婆婆,她就会早早起床,先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食材,然后服侍老人起床、吃早饭,再打扫卫生、做饭。一年四季,她根据老人的口味不断变换花样。婆婆牙不好,她就买来鱼肉猪肉制作成鱼圆肉圆。有时,她担心婆婆吃饭时烫着自己,她就拿勺子吹一口喂一口。婆婆喜爱吃面条,姜宝霞担心只吃面条营养不足,她不是炖骨头汤就是炖鱼汤,用来下面条,再加只荷包蛋或肉圆。姜宝霞笑笑说,婆婆营养好了,才能健康长寿。
知道婆婆爱干净,姜宝霞就三天两头赶来给老人洗澡、梳头、按摩、剪指甲……冬天,她推轮椅带婆婆去浴室,每次来回都用围巾和棉衣把婆婆裹得严严实实。她送婆婆去理发时,夏天会撑起遮阳伞,途中,还不时给婆婆喂凉开水。遇到游园风景区,她会搀婆婆走几步,呼吸新鲜空气,散散心。不知道的人,都以为她们是母女。
婆婆睡的床单被褥都是姜宝霞清洗,从不用小叔子、小姑子动手。今年夏天,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心,她和小叔子、小姑子商议后,帮老人把厨房和浴室装修一新。翟桂珍耳朵不怎么好,姜宝霞就打手势,时间长了,形成了默契。翟桂珍要什么,一个简单动作,姜宝霞就心知肚明。婆婆生活尚能自理,但姜宝霞还是在婆婆的床边搭了一张小床。因为婆婆尿频,有时夜里要起身十多次,只要一动,姜宝霞就拉开电灯,搀扶婆婆下床。
她是家中榜样,
晚辈们也争着献孝心
正因为无微不至的照顾,97岁的翟桂珍虽然满头白发,但至今面色红润、头脑清晰,还不时哼两声曲调。记者采访时,姜宝霞贴着婆婆的耳朵说:“等你过百岁生日,我们要好好放鞭炮热闹一下。”谁知,翟桂珍接过话茬:“现在不许放鞭炮,有你们陪着就够了。”
每次姜宝霞搀着婆婆外出散步,她讲的所见所闻经常逗得婆婆哈哈大笑。婆婆逢人便说:“我家大儿媳妇,就是我的开心果。”
提起大嫂对母亲的照顾,姜宝霞的小叔子和小姑子都赞不绝口。“大嫂是我们家的主心骨,照顾起我妈来比我们还用心。”小姑鲁小琴说,前段时间,母亲的左小腿因真菌感染溃烂,执拗地不肯就医。她和三哥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大嫂,因为母亲最听大嫂的,是大嫂说服了老母亲住院治疗。住院后,也是大嫂每天变着花样做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母亲才很快康复。
“有这样的儿媳,是我母亲的福气。有这样的大嫂,更是我们兄弟姐妹的福气。”姜宝霞的小叔鲁永明也说,因为大嫂起了带头作用,家中晚辈们也争着献孝心,个个争着照顾老人。大嫂17岁的孙女王钰瑾读高二,一有空就帮老太太洗头、剪指甲。姜宝霞却说:“婆婆也是母亲,我尽儿媳的责任理所应当。”
“这个儿媳实在好,没有人不夸的。”“照顾老人无微不至,真让人感动。”“我们都要向她学习。”在姜堰区光明东村小区,提起姜宝霞大家直竖大拇指。虽然丈夫去世多年,身为大儿媳的她,带领小叔子和小姑子无微不至地服侍97岁的婆婆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