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兴化新发现两件古陶罐 初步判断来自春秋战国

2020年09月13日 12:18:58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兴化市陈堡镇向沟村发现两件古陶罐,年代初步判定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发现将向沟村的历史从原先的汉代又向前推移了近700年

  老宅中发现古陶罐 距今约有2700年历史

  近日,向沟村打算对村中几处无人居住的老宅进行拆迁。在前期走访调查中,发现两处老宅中存放着两件极为少见的陶罐。 

  近两年,向沟村发现了不少古遗迹及各类陶瓷碎片。这一新发现立即引起村支部书记王春喜的高度警觉,她第一时间联系身在兴化的江苏省古陶研究会会员、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孙建中,请他前来对两件陶罐进行判断。

  小镜头

  两件陶罐一高一矮,分别呈黄褐色、紫褐色,表面有非常精美的纹饰。

  两件陶罐的尺寸分别为:

  高25厘米、最大直径25厘米、口径14厘米;

  高17厘米、最大直径21厘米、口径13.5厘米。

  通过对器型和罐体纹饰的观察,孙建中初步判断,这两件陶罐可能是距今27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物。孙建中将陶罐的照片发给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其初步鉴定矮陶罐的年代为春秋时期,高陶罐的年代最早可定为战国时期

  专家说

  陶罐年代如何鉴定的?

  兴化市博物馆馆长杜小平说,要鉴定一个文物的具体年代,要从它的器型、材质、工艺等多方面来判断,因为每个时代的产物都烙印着那个时代独有的特征。这两只陶罐上的绳纹、席纹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产物。

  “一般来说,时代越久远的器物制作会越粗糙。这只高的陶罐,下部印有绳纹,但陶罐的上部已经加入了别的制作工艺,且它的表面和内壁相对平整,可能已采用拉胚工艺。矮的陶罐,相对要粗糙很多,应该采用的是纯手工的泥条盘筑(叠)法。所以矮陶罐出现的年代相对要早一些。”杜小平说,这两件陶罐都是典型的盛器,是当年先民用来装水、装粮食用的。

  当地草荡还发现大量古瓷片 将村落历史又向前推移700年

  向沟村80多岁的老人说,这两个陶罐是50多年前,村里人从村子西侧河边的草荡里捡回来的。当年河边还有不少这样的罐子,丢弃在那里无人问津。

  在老人所说的草荡附近,大家找到了很多陶瓷残片,经专家初步鉴定其中不少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昨天,小编随同兴化市博物馆馆长杜小平、江苏省古陶研究会会员孙建中、向沟村村干一行人,前往老人口中讲述的草荡处探访。

  小镜头

  在方圆数公里的河岸边,遍地都是各式的陶瓷残片。仅仅在近两平方米的区域内,孙建中就发现了10多枚唐、宋、清等年代的陶瓷残片,其中有比较少见的宋代龙泉窑黄色瓷器残片。

  在河岸边,杜小平、孙建中还发现了明显的文化层。(文化层,指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

  “同一位置,发现如此多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可以基本确定在那个时期,这个地方早已有人居住。根据当地发现的这些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及残片,我们可以将向沟村的历史由汉代再向前推移近700年。”杜小平说。

  据了解,兴化市博物馆准备邀请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专家来此地考察,论证该遗址的确切年代,以便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向沟村曾发现三口古井

  最早的一口年代为汉代

  据了解,这已不是向沟村第一次发现文物古迹。去年向沟村短短3日连续发现三口汉、晋、唐年间的古井,就曾轰动一时。

  专家们根据1号古井出土的井沿的形状、图案、尺寸等,一一做了详细的鉴定,最终确认这口古井属于汉代古井,时隔三日,在第一口井东侧16米处又发现了第二口井。这口古井经专家鉴定为晋井。同时还出土东晋、隋朝、唐宋时期相对完整的瓷器8件。

  当天下午,大家在北侧60米处又发现了第三口古井,这口古井鉴定为唐井。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徐金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