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记者从今天(9月2日)下午召开的淮安市清江浦区专题新闻会上获悉,作为淮安市中心城区,该区未来将“当好淮安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者,做精北部主城、做强南部新城、做优活力港城”。
发布人、清江浦区区委书记朱海波介绍说,既是一座富有韵味的“水城”,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更是一座充满希望的“新城”。自1415年平江伯陈瑄凿渠开河以来,清江浦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得益于漕运,清江浦“出道即C位”,明清鼎盛时期集漕运指挥、河道治理、淮盐集散、漕粮储运、榷关征税、漕船制造“六大中心”于一体。2016年10月,淮安市原清河、清浦两区合并成立清江浦区。今年上半年,清江浦区以淮安市2.47%的土地、14.5%的服务人口,贡献了全市15%的GDP、11%的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6%的规上固定资产投资、33.7%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围绕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下一步发展路子如何走”的时代之问,清江浦区对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进行了专门部署。“过去那种‘大拆大建’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树立城市有机更新理念,用‘绣花’的功夫,把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系统打好树‘形’、绘‘景’、提‘质’的‘组合拳’,努力建设现代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气息交融的精致美丽主城,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清江浦区区委书记朱海波说。
清江浦区在保护传承好特色历史文化的同时,重新勾画运河两岸的天际线和主色调,做好古淮河沿线“沉睡”资产资源的盘活利用。“目前我们正在策划打造‘最忆清江浦’品牌,选择一些有历史记忆的城市社区、城市花园、城市巷道、城市建筑等,设计样式统一、内涵各异的具有鲜明清江浦特征的城市标识,扮靓做活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朱海波说。
作为淮安地老城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城中村”,但朱海波颇为自豪地介绍说,清江浦区浦楼街道有一条幸运巷,巷长480米,沿巷580户居民房屋大多是自建房,过去环境脏乱差,但今年4月份以来,清江浦区结合文明创建,一方面通过维修基础设施、制作文化彩绘墙、整治不文明行为等对幸运巷进行综合整治,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选评比,幸运巷整体得到了深度“美颜”、成为各方点赞的美丽街区,也高度契合省委全会提出的“五美”要求。
大运河以南区域是清江浦区的新城,朱海波说:“称它为‘新城’,一方面是该片区域的开发建设力度还不够大,规划布局较为散乱,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功能服务配套不够健全完善,对人口、产业等资源要素的集聚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既然是‘新城’,那必然不能走以前城市开发建设的‘老路’。”为此,该区立足当前做好产业导入、项目带动等“填白”工作,以及勾画城市天际线、优化提升城市家具形象等“着色”工作,又着眼长远做好为未来发展留下空间等“留白”工作,前瞻性布局建设一批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做强南部新城功能内核,提升对人口、产业等要素的集聚力承载力。
过去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往往是先设立一个机构,再安排一套“人马”进驻,到最后城虽然建好了,但机构和人员也“撤不回”了。清江浦区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将园区社会事业与管理服务职能逐步剥离移交属地镇街,在此基础上组建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成立专业化实体化平台公司,以市场化的形式全方位参与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提升整体开发建设层次和水平,以体制的活力、政策的活力、队伍的活力来激发南部新城的发展活力。”朱海波说。
清江浦拥有“五水环绕”“两河穿城”的独特优势,航运资源丰富,当前,该区正全力推进黄码港建设,计划新建2000吨级散货泊位7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6个、1000吨级杂货泊位12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4个,共计29个装卸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超1600万吨,打造集装卸、中转、仓储、配送、集装箱增值服务等为一体的内河航运枢纽。
(来源:江苏广电淮安中心站/朱延庆 通讯员/葛高华 史以娟 摄影/王昊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