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工程现场飘着刺鼻气味 土壤污染防治需科学、规范

2020年08月30日 21:57:1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记者跟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先后来到泰州、徐州、无锡等,对《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各地对土壤污染的防治认识不断加深,防治修复技术不断攻关探索出了一些经验成果。不过,执法检查组也发现,一些地方对污染地块的修复利用“操之过急”,还存在程序不规范、修复过程不够科学等问题

  在徐州某公司原厂址修复现场,一走进公司大门,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执法检查组成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胡维平表示,根据公示的受污染的内容,这些刺鼻的味道全部来自致癌物,但显然,相关负责人在修复过程中没有做好应有防护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或人体伤害。

  《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检查过程中,一些地方提出,《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至今仅一年半时间,少数部门对法律规定还不够熟悉,对履行自身职责还把握不准。土壤环境修复治理涉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监管职权分散,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联动管理机制,但不够健全。

  这一点,给企业开展修复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无锡梁溪区焦化厂退役地块土壤修复项目负责人黄晓峰反映,由于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他们很可能“非法开工”:常规的工程是在施工之前必须办理施工许可证,但我们土壤修复工程目前还无法办理施工许可证,因为按照现在的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前提条件之一,必须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我们地块还在修复过程中,还没有供地,不可能有这个规划许可证。我们也担心安全隐患,建议我们环保、住建等部门会商出台施工许可证办理的办法。

  法律出台才一年多就进行执法检查,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春宁表示,充分表明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强化政府部门和各地依法行政依法行为的意识。在明察暗访中,执法检查组发现,截至8月上旬,一些关闭搬迁遗留地块周边没有进行有效围挡、没有悬挂标志牌和张贴告示、没有及时清除污染源,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风险。 

  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于红霞说:我看到有很多地块希望快速修复挂牌,能够变成相关的开发用地如果是这样的话,未来的隐患是无穷的。我们有没有真正地依照目前的规范要求在做?有没有存在很多把控不严,质量不高情况?希望大家速度要慢一点千万别急于将土地快速修复,转变成经济价值。

  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是此次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检查过程中,一些地方提出,从2015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进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药肥减量空间十分有限,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还需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办法。

  同时,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要求,近年来,土壤环境咨询、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行业逐步兴起,但执法检查组也发现,目前缺少对该类从业单位的具体规范,导致单位水平良莠不齐,企业缺乏联合技术攻关等。执法检查组成员、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发现,现在很多公司都是使用的进口检测仪器等,还需要加强对科学仪器的基础研发。长远来看,要尝试使用国产仪器,实现良性循环。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