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从今年开始,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从全省挑选8位民警,支教对口定点扶贫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4所小学。他们中基本都是“90后”,具备英语、体育、声乐、心理咨询等多项专业特长,马上就要开学了,最近,记者跟随总站扶贫办一起走进大山深处,聆听这几位支教民警的故事。
独峒镇八协村9月1号要开学了,容炀提前从南京过来,开始准备新的学期授课,这次她暂居在村支书家中。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张书桌,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就是容炀的“家”了。
蚊虫叮咬、停水停电是常有的事,尽管条件艰苦,但容炀从不叫苦叫累,第一学期支教完,她又主动申请了第二学期。得知容炀回来的消息,学生们第一时间来找他们的容老师,容炀也专门带了蛋糕为刚毕业的孩子补上遗憾。容炀说,六年级毕业原本要带孩子们吃毕业饭,但今年学校没有组织这个活动,这次回来,特意给毕业的孩子们买个蛋糕,弥补这个缺憾。
记者了解到,八协中学有200多个孩子,加上支教民警只有12位老师,每位老师都身兼数职,容炀一个人就带了3个年级,兼任了体育老师、英语老师。而她的到来,也给这所学校带来活力。容炀说,大山里孩子信息比较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们来了以后带来外面很多资讯,帮他们知道这个世界这么精彩,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更好地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由于不少孩子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所以他们的学业、生活都成为容炀的牵挂,一个学期下来,她已成为孩子们亦师亦友的大姐姐。
爱好音乐的支教民警施雨果则把他的歌声带进了独峒镇干冲小学。
施雨果兼任英语、体育、音乐老师,阳光大男孩的他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张家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施雨果告诉我们,他在音乐教学当中,想把一些摆脱贫困、重视学习、改变人生的信念通过音乐穿插在其中教给他们。那些参加唱歌的学生们从原来的不自信,变得热爱生活热爱音乐,都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扶贫先扶智,容炀、施雨果仅仅是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支教民警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除了安排支教民警加大教育帮扶力度,捐赠爱心助学金外,江苏边检总站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修缮、教学和文体活动设备购置等,为4所小学配齐了电教室,近千名学生学习得到了保障。
此次的广西之行我们的记者发现,在广西藏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有70%以上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孩子都是被爷爷奶奶们带大,还有的孩子由于残疾而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和来自外界的关怀,对此,我们的支教民警们则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温暖着这些孩子。
这里是独峒镇干冲村,支教民警施雨果的班级里有个女孩,名叫小露,从小得了肌肉萎缩症,已经无法正常抓握和行走,她的父母也常年在外打工,无法及时关心照顾到她,就在这时,我们的支教民警伸出了关爱之手。虽然山路难行,但小露的家,施雨果他们已经成为常客。看到大家来了,小露现场演绎了歌曲《小星星》。
民警告诉我们,就在一年前,小露还是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姑娘,她的父母几次要求小露停学在家,但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施雨果与学校的老师多次上门做工作,他和一起支教的陈新源警官到孩子家中家访,和她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视频连线,为孩子争取到重返校园的机会。
山路崎岖,每天上下学是小露最大的问题,为了帮助小露正常上下学,施雨果号召班里的同学当起了她的拐杖。放学的时候,班里有5名女生每天一人轮着送她回家。
学习生活方面,支教民警们更是照顾得体贴入微。就在今年6月,施雨果发现小露总是穿着同一件衣服来学校。他自掏腰包为孩子添置衣服。在支教民警的帮助下,小露重新振作起来,渐渐变得活泼开朗。民警告诉我们,在这里留守儿童比例超过了70%,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问题儿童很多。
而民警的支教带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学习理念,长大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乡。民警施雨果认为,阻碍孩子走出大山的,不光是地理上的大山,更多的是思想上与外界隔阂的大山,让他们明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他希望能把这样的概念带给孩子们。
(来源:《零距离》记者/李芙蓉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