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专注的样子,让一个年轻人着了迷,一句话定下一辈子

2020年08月27日 13:55:2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一个因“猫”结缘的爱情故事。苏州绣娘钱亚清怎么也没想到,一个自己正在刺绣时的场景,让一个叫周华的年轻人着了迷,从此一生相守。

  

  结婚十八年来,夫妻俩一起,绣出了爱情事业“双面绣”。

  在苏州善水苏绣艺术创意体验馆,钱亚清正在穿针引线,她的丈夫周华则操作手机,为喜欢苏绣的年轻人,拍摄最新一期的网络课程。

  “我现在要拍的画面,就像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这种美感一看就把我迷住了,要把苏州绣娘的这种美感给拍出来。”钱亚清说。

  纵然时光过去了二十年,周华依然清晰得记得,她和钱亚清第一次相见时的心动瞬间。

  那一年,周华26岁,钱亚清21岁,地点就发生在“刺绣之乡”苏州镇湖的一家刺绣店。

  “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幅苏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苏绣当中的‘猫’。这是一幅双面异色绣,我觉得能做出这么神奇这么灵气的一幅作品,这个人肯定同样很有灵气,所以我想见见那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周华说:“我跟店里面的人再三要求以后,人家才把我带到绣房里面。当我推开这一扇门,我看到眼前的苏州绣娘,超出我原来想象的画面。她穿着一个比较传统服饰,没有抬头,只顾自己很沉浸地融入在刺绣的创作当中,我也不忍心去打断,只能傻愣愣地呆在那边去看她,那一刻就完全被吸引住了。”

  当时钱亚清的心思全部在绣品上,并不知道有人正在看她,“因为你的思想一旦开小差,出来的作品会有瑕疵的。”

  为了更快地走进钱亚清的世界,财务专业的周华,开始研究起了女红。每当有所收获,周华都要找个机会找钱亚清聊一聊。

  “2000年那时候,苏州市区到镇湖之间的交通主要是公交车,我从单位去一般要乘三个多小时的公交才能到,但是为了能够跟她见面,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周华说。

  缘分就像一扇门,懂你的人自然会推开。周华和钱亚清,因为一幅“猫”牵了一份缘,更因为一句话定了一辈子。

  周华说:“可能对于20多岁的小伙子来讲,要什么没什么。当时我就讲这么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2002年,钱亚清和周华组成了家庭。婚后的他们有了一儿一女。相夫教子、上班下班,两人婚后的生活也难免落入俗套。偏偏在这个时候,一家人经济陷入了困境。最困难的时候,周华和钱亚清一个星期的开销也只有20元。

  夫妻一商量,决定创业。周华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开了家网店,专卖妻子的刺绣作品。然而,几个月却都是零销售。怎样才能利用网络,在年轻人中打开苏绣的销路呢?

  于是两人改变苏绣的题材,不断创新装裱形式。周华说,苏绣就应该走进生活,“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有文化的讲座、PPT的制作、视频的剪辑编辑,这些都是我可以去做的事情。”

  2015年,夫妻俩开了一家以苏绣艺术为主题的公益体验馆,免费供市民体验。钱亚清学起了摄影,周华研究起了新媒体,从此,苏绣这门古老的技艺被更多的网络新生代熟知。截至目前,已经有46000多人参与到苏绣公益体验学习中,一批失地农民、下岗工人和残疾人员获得了再就业的岗位技能

  “经营家庭有的时候就像经营一个门店一样,需要你不断地去投入时间。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一味地去否定别人,更多的时候是,怎么去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周华认为,“只有双方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认可,我觉得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携手共进,风雨同舟。”

  钱亚清说:“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就是苏绣当中的双面绣,相信两个人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够生活得更加美好。”

  用时间经营,用包容支持,携手共进,风雨同舟!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刘聪琳 杨帆 编辑/ 圆圆)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