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在南京有这样一对夫妻,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谱写着携手抗“疫”的别样浪漫。
一个在南京六合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做医生,一个在南京六合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做护士长。一家医院,不同岗位,张齐和王燕夫妇只能在午休时短暂地碰个面。刚刚来到心血管内科病区门口,张齐就碰到一位心衰患者突发晕眩。
把患者扶上病床,夫妇俩配合着做了检查。直到值班医生接手,他们才放心地离开。
“张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心肠特别善良,人特别好。虽然有一段时间我吃过病人的‘醋’。病人只要打电话给他,不论刮风下雪还是寒冬腊月,反正一个电话一打就走了。当他的病人可幸福了。”妻子王燕说。
这对典型医护夫妻,相识、相爱源于17年前那场抗击非典的战役。当时张齐在感染科,他当仁不让,第一个就报名过去了。王燕那时刚开始上班,也觉得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第一批到隔离病房去了。“在工作中他让我非常的安心,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也非常的体贴。”王燕说。
张齐说:“真的是建立了一种战友之间的感情,我觉得她非常活泼,而且我当时真的非常喜欢她的眼睛,非常清澈。”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夫妻俩都没问过对方的决定,却第一时间做了一样的选择。
张齐说:“我是一名党员,而且我干感染科干了20多年,可能会发挥一些作用。”
王燕说:“我参加过抗击非典,然后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八九年。第一时间就报名了,提前把一些备用的东西都准备好。”
最终,医院只批准了张齐的申请:“说你们两个人只能去一个,要不然家里面就空掉了。因为爸爸妈妈身体也不好,尤其我父亲是坐轮椅的。”
王燕觉得挺不舍,但更羡慕丈夫可以作为一线人员在前线救死扶伤。
她对他叮嘱最多的是4个字:平安回来。
到达武汉后,张齐所在团队整建制接管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一个病区。在重症病房,“生死时速”般的抢救时常上演。“我们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把人从死亡边缘给它拉回来。”张齐说。
张齐在武汉抗疫前线救死扶伤,王燕则在后方坚守岗位、守护家人。
两个战场,一种坚守,异地同心,携手抗疫。
疫情面前,他们是奋不顾身的白衣战士。但脱下防护服,他们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是家人最大的牵挂。
“一家人就眼巴巴地看着时间,8点下班,9点换衣服,10点到宾馆,那11点应该就可以打电话了,然后如果12点钟还没打,我就会发个信息给他,但是父母一定等到他回电之后才心安。”
在这样短暂的亲情时间里,那些间不容发的危急抢救、连续奋战的辛苦疲劳,张齐总是欲说还休:“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我吃得挺好的,睡得挺好的。反正都是报喜不报忧。”
儿子张书荣则说:“我爸爸去武汉,我真的是为他骄傲。”
和张齐在一起,王燕也在不断进步:“跟他这种学霸在一起,就不得不跟上他的脚步。中专之后考了大专,考了本科,我觉得我护理考个本科差不多了吧。他说不行,我都考博了,所以我又考了硕士,现在在读。”
“一场疫情以后,很多事情改变了原来的模样。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亲情是最重要的。老婆你最喜欢听的一首歌,叫做《一起陪你慢慢变老》,我想这个也是我想对你说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余生,与你并肩,无惧风雨。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杨帆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