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南通卫生医疗援青突出“贵德所需、南通所能”,在资金支持、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创新开展工作,优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丛顾俊、徐新江、李咏等南通援青医生的到来,让深居草原深处的农牧民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南通市中医院援青医生陈耀华和团队在贵德实施的“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让近千名高原农牧民重见光明,在当地形成响当当的南通援青品牌。
2016年7月,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陈耀华来到贵德县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经过调研,他了解到由于青海地处高原,缺氧和长期紫外线照射,当地老百姓的白内障发病率很高。陈耀华将当地老百姓对白内障认知不高、医疗条件缺乏等情况向江苏援青指挥部作了汇报,不久,一项以复明扶贫为主题的“爱心光明行”公益行动展开,为高原白内障患者进行专项救助。三年来,陈耀华在贵德接诊眼科病患近6000人次,成功开展眼科手术910余例,填补了海南州县级医院白内障手术的历史空白,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双目失明的十多年的病人,做完手术看到光明的那一刻,抱着陈耀华激动得泪流满面。有这样的医生,我们感到自豪。”贵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马恩波说。
一年半的援青工作结束后,他选择留下来,继续坚守一期。在给贵德人民带来光明的同时,陈耀华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为贵德县人民医院眼科制定远期发展规划。他认为,援青,更多的应该是输血变造血。手术过程中,他注重手术的带教,从带年轻医生上手术台,到作为助手陪年轻医生做手术,他把对眼科手术的理解和思维源源不断地传授给县医院的同事们。如今,他一手培养的年轻医生马维萍已经能够独当一面,马医生说,陈耀华带给贵德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术,更是医疗观念的转变。
“他那种特别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激励我。”贵德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马维萍说,“一个病人来看了是白内障,不想做手术,他就反复做思想工作,家属来了之后又犹豫了回去了 ,他又打电话说你必须做掉,不做以后会引发并发症,特别敬业。”
三年援青结束回到南通后,陈耀华选择对贵德进行柔性帮扶,定期去贵德为预约的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就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他放弃休假赶赴贵德实施了58例手术。去年,第四批援青干部到青海后,又将爱心光明行这一项目推向深入。
陈耀华说:“虽然我做了些工作,但是对于整个援青事业来讲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还远远不够。我想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会一如既往关注贵德这个第二故乡,一如既往关心青海藏区的各族同胞。”
10年来,南通共安排援建资金4000多万元,涉及贵德县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曲丹峪中心卫生所、常牧镇3个村级卫生室以及贵德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民生工程,手术室、洁净消毒供应室为确保医疗安全夯实了基础,并充分保障县域内及周边地区各族群众就近就医,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一批又一批的南通援青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战士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