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京口区象山街道孟诚社区联合镇江市绿色三山环境公益服务中心,组织辖区里的小学生开展“践行垃圾分类、体验古法造纸活动”,孩子们纷纷化身“蔡伦”的徒弟,体验古法造纸手工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活动中,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并详细介绍了古代的中国人用什么来书写文字,记录历史,从甲骨到竹简再到丝帛,文字的承载工具不断演变,到了西汉出现了早期麻纸,再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材料来源更广泛,成本降低,纸的产量进一步提升,出现了为现代所熟知的“蔡侯纸”,传播至全世界,也为后世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场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实际操作,体验古法造纸,孩子们全神贯注,跃跃欲试,制作抄纸框、下水打浆形成浆水,学着老师的样子,将抄纸框伸进浆水中左右均匀晃动、捞浆,轻轻地提起,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完成抄纸。老师还提供了各种干花,让孩子们在纸上作画。
五年级学生汪瑄:
纸这么做很艰难,以后肯定会更加珍惜。之前可能对垃圾分类也不太重视,现在觉得挺重要的,我们都要对地球做出一封贡献吧。
授课老师、绿色三山环境公益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雨峰介绍,他们是2013年成立的一家本地从事环境保护的公益机构,目前有专职人员7名、兼职志愿者300多名,主要功能就是面向中小学、社区居民开展相关的环境教育。这次活动,他们希望孩子们通过对传统造纸术的学习,传承中华文化,感知华夏精神。与此同时,一项主题为垃圾分类的专项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我们项目的名称叫:垃圾去哪儿了。今年主要会组织社区居民啊、亲子家庭去这个镇江市的垃圾处理中心还有光大能源发电厂去现场参观,这样的一些趣味的体验活动,在这个看的过程中把垃圾分类学到位,真正做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