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连日来常州市多晴寡雨,充足的光照促进多地迎来农产小丰收。伴随培育技术的提升,不少农产品在种出规模的同时,还种出了特色。
在常州武进区礼嘉镇一家果品合作社里,一串串碧绿的葡萄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箱,这些名叫“阳光玫瑰”的葡萄,是来自日本的“舶来品”,得益于合作社标准化种植,“阳光玫瑰”种出了好市场。平均每天有700斤上市,备受欢迎。“在技术推广、产品品质上把控会比较好一点,比如一片区有试验田,有一个早成熟的,还有一个正常采收的,还有一个是我们推迟成熟的。”
今年梅雨季由于雨水过多,武进区种植面积颇广的“夏黑”品种受损不小,保证后期葡萄产量成了当务之急。2018年起,科丰合作社在武进区园艺工作站帮助下,从生产技术、用药用肥、病虫防治等多方面,着手研究中晚熟葡萄品种的延期采收技术,增强果农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今年的产量不打折扣。
在天宁经济开发区武城村,经过4个多月悉心培育,“鸡头米”进入成熟采摘期。农户们一大早就套上皮裤和手套,手脚麻利地采摘。“我们大概是一个礼拜左右采一次,成熟了它会有花,等花谢了以后,它的那个粒子就会鼓出来。 ”
鸡头米,又叫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武城村今年首次引进鸡头米,现亩均产量约为200斤,总产量高达1200斤。由于鸡头米采摘、处理工序比较繁杂,武城村以“村委+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由村委带头引入品种,村内流转统一基地,再由村民参与种植。
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武城村党总支书记江小明介绍:“每亩的收益保底在3000元,应该比种水稻经济收益要高,明年我们还会多拿15亩地再试种鸡头米,让更多村民参与到种植过程中来 。”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