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孩子”圆梦清华 “海安舅舅”功不可没 | 我苏特稿

2020年08月20日 17:03:3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周洋  我苏特稿记者/五柳  我苏特稿视频/朱一普

“我想考清华。”

  2019年10月份,正在宁蒗民族中学海安2班读高三的卢磊,在接受江苏台记者采访时轻轻地说出自己的梦想是去清华大学读书。

  宁蒗民族中学部分学生合照(前排右一为卢磊)

  今年高考中,他考了709分,在云南全省17万理科考生中排名第59,达成了心愿。在电话的另一端,卢磊激动地说:“我真的觉得特别激动,特别刚刚成绩出来那一两天。 被清华录取的通知出来的时候,我当时正在老家宁蒗宁利乡,家里头杀了一只猪来庆祝。我真的很期待开学去清华大学读书,长到这么大几乎就没出过省,对外面的世界很憧憬。”

  全家人庆祝的时候,还不忘给一个人打去电话。这个人就是卢磊的班主任——唐义凯。2019年8月下旬,他和其他20多位教师一起,从家乡江苏南通海安辗转来到宁蒗,开启了为期3年的支教生活。唐义凯有着丰富的高三任教经验,赴宁蒗后,被任命为明年参加高考的海安2班班主任。

  卢磊(右三)和海安支教老师合影(右一为唐义凯)

  谈到唐义凯老师,卢磊满心感激:“如果没有他们教我们的话,我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梦想,他们影响了我整个人生。不仅在学习上,他们那种做事负责任的风格,会对我的性格、品质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真的特别感谢他们。”

  但其实,海安老师前往宁蒗支教,已经持续了32年。

木材换人才到教育扶贫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旧称小凉山,目前是云南全省9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

  江苏南通海安,是中国著名的教育之乡。

  两个发展迥异的城市,因为一份协议连接在了一起。

  早在1988年,云南宁蒗与江苏海安创造性地签署协议,以木材换人才。直到1988年,全县还没有一个人考取本科。

  “当时,他们需要木材我们需要人才,双方根据相互需要达成协议,以木材换人才的方式搞教育合作,也是一种互惠互利。” 宁蒗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张达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32年中,陆续有286人次的海安老师从黄海之滨前赴后继奔向小凉山,把爱和知识播撒在大山深处。在海安老师的帮助下,宁蒗培养了合格初、高中毕业生两万多名,大学、中专生一万多名。

  宁蒗人也把当地最尊贵的称呼"舅舅"送给海安老师,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海安舅舅”。

  又是一年高考成绩发布。部分海安支教老师服务的“海安班”再创佳绩,全班44人参加考试,1人成绩超过700分,29人成绩超过600分,全班平均分达616.6分,全班一本上线率达98%。

  如今,木材供应不再紧张,宁蒗也早因水土保持禁伐森林。“木材换人才”的故事成为了过去。宁蒗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张达峰说:“实际上发展到今天主要是一种扶贫的模式了。长期的扶贫靠教育,所以教育扶贫在我们凉山地区尤为重要。”

打造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

  最近,学生们报喜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老师们个个都喜笑颜开。马上,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将分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各个城市读书深造。孩子们走出大山,宁蒗民族中学副校长、海安第十轮支教领队陶长江讲起来,无比自豪。“一个孩子走出大山,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或许就能带领一个家脱贫。”这也代表了很多海安老师最朴素的心声。

  但最让他高兴的,还是看到海安老师培养的学生,能够回到宁蒗,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宁蒗民族中学校园里的江苏海安老师支教纪念碑

  16年前,年纪30岁出头的英语老师王加云和丈夫陆瑞华,结束了在宁蒗3年的支教生活回到了海安。去年,夫妇二人再一次来到了宁蒗支教。他们惊喜地发现,很多同事都是他们的学生。

  王加云15年前教过的学生杨学英就坐在斜对面。杨学英感慨,15年前的她很难相信,那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会真实地在她身上发生。同样,青年教师熊辉,15年前也是王加云的学生。杨学英考上了玉溪师范学院,熊辉考上了湖南吉首大学。毕业后,他们回到了家乡宁蒗,三尺讲台成了他们的选择。青年教师熊辉说:“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我养我、培养我的地方,能在这里教书,算是也能为家乡做一小点点贡献。”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受海安支教老师孙锦群的影响,郭兰金在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脱离贫困。海安老师指导的卢志强、杨斌等几批青年教师教学效果和实力明显增强……

  “做一个好老师,不如带出一帮好老师。”海安老师们这样认为。

  目前,海安市正选派优秀教师到宁蒗县支教,帮助解决宁蒗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学科教师缺乏的问题,帮扶农村学校培训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开展“扶贫助学献爱心”等结对帮扶活动。双方也表示,除了在稳定规模、选优教师等方面共同提供更多更大的支持外,还将举办两地教育科研、名师课堂等活动,建立长效交流合作机制,以教育扶贫助力宁蒗打赢脱贫攻坚战。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