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江苏有160多所高校,其中不少是百年老校,历史的沉淀为这些学校留下了许多瑰宝,它们都被珍藏在学校博物馆或校史馆内。
今天(8月19日),让我们走进中国矿业大学的博物馆,看一看100多年前这所学校的“一号毕业证”,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矿业大学的博物馆一角,挂着一张半米长宽的毕业证,它是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河南焦作路矿学堂1912年颁发的一号毕业证,主人叫张世忠,河南开封人。“他立志矿业,就把他的名字改成了张广石,广石是矿字的拆开,表现出当时实业救国的一个思想。”中国矿业大学博物馆原副馆长王纪恩介绍。
张广石先生年轻时的照片
“清政府当时提出来,以矿权换取办学,你建矿之后给我们办所学校,为我们培养人才,首招二十人进行精英教育,这二十人都是杰出青年。”王纪恩告诉记者,1909年英国福公司为了获得在华路矿开采的特权,投资创办了焦作路矿学堂,这是我国建立最早的近代矿业高等学府,张广石就是其中之一。
焦作路矿学堂开设了矿学、冶金学、气学、工程学、应用重学、用器绘图、地质学、测绘学和算学9门课程。毕业证上注明:“三年毕业,凡毕业考试总平均分数得过七十分者,给以头等毕业文凭。过五十分不及七十分者,给以二等毕业文凭。”
1912年毕业时,张广石总成绩为九百零九分七厘,平均成绩八十二分,被评为头等,获得了一号毕业证。“当时就二十个人他是第一号,现在我们没有考证他是否就是第一名,但我们由此推断出,他起码成绩很靠前,是出类拔萃的。”王纪恩说。
张广石等人毕业后,本无心为中国培养人才的英国福公司单方面撕毁合同,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作为中国矿业领域的先驱之一,张广石一生著述颇丰,发表了《粘浆炼焦法》等一系列专业论文,出版了《中国矿业志》《陕西之煤业》等著作。他还积极投身新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事业,参与发起成立了西安煤炭学校,先后被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聘为教授。
1964年,张广石因病去世。王纪恩说,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时,张广石之子张印将这张“一号毕业证”捐献给了中国矿业大学,“煤炭档案馆、国家档案馆都没查到这方面资源,只有英文的合作办学的,比如说清政府跟英国福公司办学的一些史料有,但毕业学生这方面没见到。这张毕业证补充了这方面的不足,毕业证回到学校之后,学样也举行了捐赠仪式,在广大师生员工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了“张广石奖学金”。2016年,还成立了张广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贺瀚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张广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指导老师,“这是为了纪念老先生,也是为了弘扬他的精神,立志报国、奋发有为、甘于奉献。”
如今,在中国矿业大学,无论是新老师还是大一新生,参观张广石先生的“一号毕业证”是入职入校的第一课。张广石精神,已经融入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动脉,帮助中国矿业大学向“到本世纪中叶,建成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努力。
“入学看到这张毕业证,我就坚定信心要学好采矿工程专业,练就过硬本领,将来为从事煤炭开发或新能源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张广石奖学金”获得者刘志雄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要继承张广石先生一片赤诚爱祖国、潜心研思搞科研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勇担时代责任。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华峰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