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出车4趟 !高温下,他们在守护着生命……

2020年08月19日 20:59:2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急救医生,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人。在高温下,中暑、危重症病人抢救、搬运病人下楼……对急救医生们的精力体力,都是一种挑战。今天(8月19日),我们的记者也跟随一辆救护车,看急救医生在高温下的坚守。

  张飞是南京市急救中心的一名医生,从事急救大概有五年时间了。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还有护士、 担架员和驾驶员。四个人组成一个团队,相互协作完成急救工作。

  14:27,张飞接到电话,四牌楼附近一辆电动车与自行车相撞。自行车车主头部有血肿,四肢轻微擦伤。

  抵达现场后,张飞查看了一下患者的情况,询问是否有疼痛感。经判断,这位女士问题不大。但是考虑到头部有血肿,还是需要到医院看一下。在用小纱布把伤口简单包扎后,患者被送到南京鼓楼医院。

  车祸、中暑这样的户外急救,占据了张飞大概1/3的工作量。此时,户外温度36摄氏度,虽然患者情况并不严重,但经过询问情况、简单包扎、运送上车这些环节,张飞的衣服也是湿透了。

  15:53,云南路一小区女子突然腹痛 ,既往病史复杂,需要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由于女士疼痛难忍,完全不能坐立起来行走,一直躺在床上。帮助患者下楼,成了最大的任务。记者看到,房子面积比较小,地面、门口,还堆放了一些东西,使得原本就不大的空间更加局促。

  同样的困难,在接下来的急救中也发生了。

  16:26,在南京拉萨路一小区,74岁老太太家中摔了一跤,无法动弹。虽然这一次是在一楼,搬运条件较好,但是室内局促的空间、堆放的杂物,也让搬运任务不易。

  “她不一定好出来,往上,慢点慢点, 不行不行。往后往后,碰到东西了,是门帘,小心。”张飞说。经过努力,两位患者都顺利送至医院就诊。

  出了医院,张飞脱下手套,只见手背手心上都是汗。“这个手套不透气,所以戴上就全部是汗。”张飞对记者说,“老旧小区抬一个人往下走会很吃力。因为两个人根本就错不开。我见过最高的是八楼的,没有电梯,我们把病人从楼上抬下来是个很耗费体力的事情。”

  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张飞一共出车4次,不是在急救现场,就是在去往现场的路上。下午5点半,张飞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回到急救站,可以稍微休息,抓紧时间吃个晚饭,因为不知道何时,手机铃声会再次响起。

  张飞说:“8月11日那天特别忙。早上8点出车之后就没有再回来过,我到下午2点钟才吃的饭,9个小时我出了11次车。晚上有个危重病人要转运,连夜给他送到外地,大概凌晨4点回到南京。”

  目前,南京有45个急救分站, 71个急救点。还有很多个张飞,奔跑在烈日下。

  张飞表示:“作为一个医生,能够帮助到别人,或者对需要帮助的人及时提供帮助,从心里还是感觉很高兴的。”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教群 吴伊端 编辑/高若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