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南京主城区的自来水以长江为单一水源。为了应对突发状况,2019年底,南京启动主城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建一条40多公里长的引水管道,将江宁区杨库水库的水引入水厂。引水管道要经过很多山体,沿途全靠人工钻孔、爆破。酷暑时节,恰逢引水隧洞施工关键期。高温下的施工现场,会是一番什么模样?
8月11日,南京的室外温度是36℃。记者来到江宁区杨库水库附近的一处引水隧洞的支洞口。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隧洞靠作业人员一点一点爆破,已经打通了600多米了。
南京水务集团工程建设部部长刘炜介绍,在隧洞中作业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它是封闭的,而且潮湿闷热,作业人员一天之内要数次往返于洞内外,对人的身体状况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之所以在酷暑天仍然坚持施工,是因为“隧洞是整个工程的主线,是工程能否在年底圆满完成的关键。”
记者采访当天,有十几位施工人员正在隧洞里作业。在进入隧洞前,施工人员让记者换上胶鞋。 一进入隧洞,记者就发现洞内路面非常泥泞,有的地方甚至有几十厘米深的积水,需要人员涉水而过。不时地有人员和车辆在隧洞中穿梭。
大约走了一百多米,记者来到了隧道尽头,发现施工人员两人一组,正在使用机械在洞壁上钻孔。
刘炜介绍:“在隧洞里面共分为几个工种,一个工种是在里面钻孔,这是为安装炸药做准备的。”
记者发现,钻孔作业区内异常的闷热潮湿,而且钻孔时会产生巨大的粉尘和噪音。由于过于闷热,施工人员只能戴一个普通的医用口罩防尘。记者在里面待了十分钟,就觉得身体很不舒服。而据介绍,这些钻孔的施工人员每次要连续作业三、四个小时,然后出动与另一班人员轮换。
炸药孔打好以后,由专业的民爆人员进入洞内进行炸药的安装。炸药引爆以后,有专门的清渣人员和清渣机械进入隧洞进行清渣。
除了施工人员以外,记者还看到有多名工程技术员不断在洞内巡查。
中铁十一局南京主城区应急水源工程项目部技术员金浩将戴在面部的专业防尘面具拿下来后告诉记者:“太闷了,我每天要在洞里待八九个小时,保证他们的施工安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
刘炜介绍,目前整个应急水源工程的五个标段,共有800多名施工人员在战高温、斗酷暑。为了确保安全,工地使用大口径的通风管道,往作业区里面不断地换气。“我们采取轮班制,基本上三小时一班,同时我们也加强防暑用品的配发,力保应急水源工程能够圆满完成。”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田甜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