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危难,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紧要关头,他们用专业托举生命曙光
他们,是白衣战士,也是“最可爱的人”
今天,是世界人道主义日,也是中国医师节
江苏的大学生跟随着白衣战士的步伐
带领社区群众开启了一场防疫急救小旅行
科普防疫知识,讲解急救常识
弘青春之声,扬“白衣”之魂
使社区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诊疗便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
传中医弦音,系赣榆真情
8月17日上午,南京中医药大学红十字会大学生分会志愿者在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新村开展了义诊。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医大师周仲瑛工作室的朱垚老师,对赣榆区青口镇新村的村民们进行义诊和防疫知识科普,解决疑难杂症,宣传中医文化。
考虑到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本次活动仅召集了几名当地的同学参与。人数少,天气炎热,任务繁重,却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的积极性。早上八点,同学们就已先后到达赣榆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和赣榆新村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布置场地。
五十多位前来问诊的病人先后取号、登记、量血压,按号问诊,秩序良好。参与活动的几名同学也十分认真负责,快速高效地工作,协助老师完成义诊。
精彩活动内容集锦,一起来看↓↓↓
由于病人众多,原定于中午11:30结束的义诊活动持续到下午15:30,直至朱垚老师为所有病人诊疗完毕后才结束。在坐诊过程中,志愿者们遇到一位四肢无力、病情严重的大爷,朱垚老师仔细询问,耐心倾听,当即为他施灸。针灸完毕,这位大爷感到轻松许多。朱垚老师收获了患者们“脾气很好,非常有耐心”的五星好评。
为大爷针灸治疗
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同样热情高涨,为病人发放防疫香囊和宣传手册,讲解香囊妙用和手册内容,帮助村民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所蕴藏的奥秘。
讲解宣传手册,发放防疫香囊
此次活动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义诊服务,也使他们对中医药防疫知识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中医药文化宣传贡献了力量。与此同时,志愿者的服务精神和社会认同感得到增强,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东南大学红十字会医学院团队
“青医行 急先锋”,开设线上小课堂
8月14日下午两点半,在腾讯会议进行了“青医行 急先锋”的线上讲解活动,东南大学红十字会医学院分会18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的同学担任讲解,为南京睿泽障碍人士服务中心的学员授课。本次讲解内容包括新冠病毒的知识普及和急救物品的使用。
此次讲解活动,李辰月同学主持,仲敏同学科普疫情常识,沈思诺、魏东、贾璐三位同学共同讲解急救物品的使用。
|疫情 · 科普|
仲敏同学首先通过一个简短视频让学员们对新冠疫情有所了解,以动画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新冠病毒的来源和危害。
讲解防疫措施时,仲敏同学向学员们提醒:第一,少出门,不去人多的地方,不去高风险地区,若必须出门,外出佩戴口罩,回家后仔细消毒;第二,保持卫生,勤开窗通风,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如有发热症状,及时报备就诊。
|急救· 讲解|
沈思诺同学负责讲解第一部分,内容为创口贴、弹力绷带、纱布片与三角巾。伴随讲解过程,学员们也在尝试使用这些急救物品。相信通过此次学习,学员们能够掌握使用方法,便于更好地保护自己。
魏东同学在第二部分的讲解过程中,依次介绍了碘伏棉签、医用胶带、脱脂棉、烫伤膏、酒精纱布片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杨老师的帮助下,跟随讲解,学员们学习操作如何正确使用碘伏棉签,如何处理轻微的皮肤创伤和烫伤等。
在贾璐同学讲解的第三部分里,学员们学习了双氧水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杨老师的提问巩固下,学员们接着学习了冰袋、安全别针和止血带的使用。
无论是冰袋的冰敷还是止血带的急救使用,都需严格注意使用时长。为防止冻伤,每使用20分钟冰袋就应暂停,将受伤肢体常温放置一段时间;临床止血时,应及时记录止血带的扎紧时间,尽量不超过三分钟。这些急救小技巧在生活中极其常用,也应当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此次“青医行 急先锋”活动,旨在通过日常急救知识的讲解,使心智障碍人士增加相关知识,提升自理能力。此次线上讲解活动,为志愿者后期线下情景模拟讲解积累了经验,同时为心智障碍人士急救手册的编写提供了修改方向。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团队
应急救护,防范艾滋,博爱微行
自2020年8月项目启动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实践队伍的志愿者始终积极参与,前期顺利完成了人员分工、内部培训、PP制作等准备工作,于8月10日至15日圆满完成“保护自我,了解自我”主题宣讲和“应急救护”“艾滋病预防”等相关知识讲解。
志愿者说
|保护自我 · 了解自我|
谈性色变是当前社会的现状,也是性教育缺失的表现。家长出于种种原因,选择谎言来掩盖“性”,不仅起不到保护孩子的作用,反而会使小朋友在遇到此类问题和危险时不知所措。
本次实践的第一讲“保护自我,了解自我”就是以小朋友为宣讲对象,以有趣的形式从科学的角度告诉他们“人是从哪里来的”,并且教给他们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树立“被侵犯并不是自己的错,该受惩罚的是坏人,要勇敢地对坏人说‘不’”的意识。
|心肺复苏 · 海姆立克急救法|
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在生活中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是急救的基本操作,能够为医护人员争取救治时间,甚至能够挽救生命。但是,目前两种急救方法的人群掌握度较低。
针对这种现状,本次实践直播课以社区群众为对象,对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发展史、学习的必要性等,随后,志愿者进行了实际操作演示,使其更易理解。
|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目前仍没有有效治愈方式,最好的控制方式就是预防。
本次实践直播课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介绍了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全国范围和江苏省内的感染人数和治疗情况,又围绕艾滋病起源、在体内的发展和疾病传播方式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性地讲解了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宿迁学院团队
“安全人间,防疫并肩”
2020年8月15日,宿迁学院红十字会举行了以“博爱青春”为主题的暑期志愿服务项目——“安全人间,防疫并肩”之线上启动仪式。
校团委办公室主任吴垚老师、宿迁市红十字会“博爱青春”项目联系人杨宪青参与了此次启动仪式。宿迁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代表许慧同学讲述了主要流程。受疫情影响,“博爱青春”的志愿者们将采取“云实践”与线下关怀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通过网络交流,志愿者制定了前期宣传、启动仪式、防疫与急救知识讲座、防疫知识竞赛等一系列线上活动,同时分组开展线下“关爱社区行”、采访基层工作者、走进幼儿园等暑期活动。返校后,将组织志愿者采访医护人员,参与亲子之行等活动。随后,宿迁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进行了庄严宣誓。
志愿者们线上宣誓
志愿者小分队将围绕防疫和急救两个方面开展活动,向群众宣传普及防疫安全与急救相关知识,并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志愿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红十字精神带给每位参与活动的群众。
十年相伴,奉献不间断。
江苏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已连续开展了9个年头。今年,疫情缩小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却阻挡不了大学生青春奉献的热情。
69所高校,87个项目申报,60个项目获省级支持,全省高校红十字会以红十字青年志愿者为主力军,围绕“学习雷锋、关爱生命、传播爱心、服务社会”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来源:南中e红会、东大MED、南农工红会、宿院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