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他们的病人从武汉发来祝福……

2020年08月19日 10:10:54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奔赴武汉前线的扬州抗疫医生虽然已经回归正常工作中,但不少仍与武汉患者保持着联系。在医师节到来之际,他们曾经救治的患者纷纷发来祝福和视频,感恩扬州医生与他们共经生死,给予他们重生。

  武汉归来,心中依然牵挂着他们

  从武汉回来已经4个多月了, 第七批江苏援鄂医疗队扬州医疗队队员陈庆丰心中依然牵挂着自己曾经在武汉的患者,曾经的患者也不曾忘记他。她们用短信、微信甚至寄锦旗、零食的方式感恩他此前的治疗。

  陈庆丰说,如今,有的患者分享自己出院后小孙子的可爱照片,有的患者则跟自己晒起了美食,有的则跟自己分享日常的花花草草。

  不久前,他还收到其中一个患者女儿发来的短信,谢谢陈医生照顾自己的母亲,母亲如今身体很好,全家人都很感谢他。此外,她还邀请陈医生有空来武汉吃小吃看樱花,看尽武汉的春暖花开,并表达了对他节日的祝福。

  另一位曾经的患者魏莹则给他寄来了武汉的鸭脖子、热干面等小吃,感恩他给与自己的照顾。

  此外,他还收到了来自3位不同患者的锦旗,感恩他当年的救命之恩。

  在他的手机微信里,还存着不少病人的联系方式。提起每一个人,陈庆丰就像介绍自己的亲人一样十分清晰:她56岁,已经带小孙子了;她才30岁出头,正是大好光阴;她是个乐观的人,跟自己分享了诸多武汉的美食美景。

  虽然早就从武汉归来,但是陈庆丰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武汉康复出院的患者发来的各种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的一一耐心回复。他认为,有时候可能就是一句微不足道的关心,就能让患者在绝望无助深渊得到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只有病人把我忘记,我是不会忘记我每一个病人的。

  在武汉,陈庆丰和战友们要为重症患者实施治疗,还要实施插管等高危险操作,自身承受着很大压力,但在患者面前,他们永远是一副轻松的样子。

  他说,必须要给他们希望,如果医护人员都愁眉苦脸、灰头丧气的,患者更会觉得没有希望。

  他曾经创下连续13天进舱14次加班记录,在同事的眼中,他是“打不死的陈小强”。

  扬州、武汉,从“唐诗情缘”到“战袍情缘”,医患之间的情谊紧紧地相连。陈庆丰介绍,目前有近30位康复出院的患者与他有联系,谈养生、谈预防、谈家里的孩子、谈生活。因为这一段特殊的情缘,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眼看着就是医师节了,已经回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岗位上的他,用八个字这样形容自己:回归日常、不忘初心。

  武汉患者和扬州医生互赠家乡礼品

  “医师节祝医生哥哥们节日快乐,我现在恢复得很好,谢谢你们的关心!”昨天下午,戴国峰收到了来自武汉患者陈蕾的视频问候。

  34岁的陈蕾是戴国峰所支援的方舱医院其中的一位患者。因为戴国峰的救治和关心,陈蕾恢复很好,她一直牵挂着帮助她“重生”的扬州医生。上个月,她特意给戴国峰邮寄了家乡的特产米酒,以此表达感恩之情。收到特产的戴国峰很感动:“你们好了我也就放心了!”随后,戴国峰也给陈蕾寄了高邮特产咸鸭蛋作为“回礼”,鼓励她好好生活。

  患者寄来的米酒

  “现在小姑娘乐观多了,但刚到方舱医院时,她抵触情绪特别浓。”戴国峰回忆道,陈蕾是在江苏医疗队到达前几天住进来的,护士量体温、测血氧等,她都很不配合,显得很不耐烦。有一次戴国峰上夜班,发现凌晨了,陈蕾还不睡觉,情绪很差。于是戴国峰主动联系陈蕾,并添加了她的微信。“上班时间紧,而且穿着防护服,没有办法与患者坐下来好好沟通,于是我选择了通过线上联系,想开导她。”

  记者也电话联系上了在武汉的陈蕾,回想起那段经历,她说多亏了戴国峰每天坚持不懈的关心和开导,让她看到希望之光。“那时候我总是觉得胸口痛,戴主任安慰我说这没有关系,让我不要在意。每一次核酸检测,在结果出来以后,戴主任总会第一时间发信息告诉我,为我加油。”陈蕾说,他就像大哥哥一样的,理解她开导她,让她不要放弃。“真的很感谢他,感谢扬州医疗队,特别是他们每天穿着那么厚的防护服,说实话我也看不清他们样子,但是他们都很热情,都很关心我。”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