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大力推进“科技助农”工作,加快形成以农业科技项目为引领、科技特派员为纽带、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和“星创天地”等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农业科技立体化服务体系,为全市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时过立秋,天气仍然闷热。泰州市农业开发区农户殷宜峰早早来到附近的“农技超市”,咨询水稻田间管理方面的问题。
今年雨季降水较多,稻瘟病多发且严重。前期,殷宜峰在农技专家指导下喷洒了农药,这次是上门来“复诊”。
农技专家吴永华跟殷宜峰介绍,看稻瘟病治的怎么样,只要看病斑中间发枯白色,边缘发黄,然后新叶子上没有新病斑发生,就说明这个病控制住了。
当地设立的“农技超市”,全称是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是泰州市科技部门的“科技助农”一线阵地。进入超市,货架上摆放着常见的一些农药、化肥产品,还有农业方面的杂志、报刊。目前,超市已建立了一支由高等院校教授、创业指导专家、投融资专家、法务专家等组成的26人科技服务团队。
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泰州市农开区主要农作物产业分店店长刘昊介绍说,今年以来他们已经举办了12场培训,培训农户400多人次,提供作物栽培、虾稻综合种养、植保、经营管理等农业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团队还提供在线咨询、疑难解答等服务,并帮助农户联系买家和物流企业,售卖收获的农产品。
除了“坐诊”服务,一批科技特派员还被选派到基层,提供上门服务、精准服务,帮助农户找项目、解难题、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姜堰区三水街道桥头村是远近闻名的“香菇村”。但是过去香菇产量低、品质一般且不易保存,村民辛辛苦苦忙一年只能养家糊口,不少村民无奈放弃了香菇种植,也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不过,他们的现状因为科技特派员陈余红的到来而改变。
科技特派员是泰州市科技部门选派,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仔细研究了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后,陈余红多次前往上海、江苏两地农科院,帮助选择了适宜在桥头村种植的4个香菇品种,并与村民们一起搭建新型大棚、推广种植新技术。短短三年,桥头村及周边村庄因为“香菇经济”焕发出了新活力。
小小香菇在科技的助力下,撑起了一片片“致富伞”。如今桥头村共有菇农150多户,香菇种植面积近1600亩,年产量达7000多吨,规模位居全省首位。陈余红因此成了当地的科技致富领头人。
2018年,陈余红已经当选为姜堰区三水街道桥头村支部书记。他说,不管怎么变,自己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不会变。一有空,都会到大棚里,跟大家交流香菇种植的技术、探讨脱贫致富的经验,和广大农户一起创造美好的明天。
今年以来,泰州共选派1045名科技特派员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同时建设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总店15家、便利店41家,市级以上“星创天地”25家。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12项,培训农民1.9万多人次,“星创天地”入驻企业210家、创客382人,开展培训、路演等活动近300场次,服务带动近2万户农民增收。
泰州市科技局局长丁志强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和“星创天地”布局,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通过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应用示范推广等形式,为农户送技术,解难题,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科技服务带来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