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农村地区大部分可以说都是丘陵地貌,并不适宜发展规模农业,但其实在镇江新区,却有一个江苏唯一、全国也仅仅五家的国家级数字化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那里有万亩良田,也有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部技术员 孙立飞:
这个是我们润果农业大田数字种植农业平台,从上面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田间的一个实时的天气状况,还有田间的一个生长状况,水稻每个时期的一个生长状况,可以和前期进行对比,包括像田间的墒情,供水情况我们都可以实时的看到,如果说缺水的话,都可以把水及时的上去,还有土壤肥力,根据田间的一个传感器,也可以看到田间的肥力状况分布。
不用下地,仅仅在这块大屏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田间的光照、气温、温度等实时数据,稻田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躲不开监测,数据跳动间,一张围绕万亩良田的数字网络已经悄然织出,这是记者日前在镇江新区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
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称,围绕数字农田的打造,早在该试点项目开始之前,润果农业就已经自发进行,传感器、微型气象站等数字化设备遍布农田,围绕大田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工作逐年完善,为数字化生产应用打下了基础。
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绪春:
因为我们有前期的设备投入,包括一些检测系统在里面,我们根据这个检测系统上传到数据库,然后进行分析以后会给我们一个方案出来,然后会根据这个方案定点定量的去操作这个事情,我该防什么样的虫,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我是缺什么样的肥料,缺多少,是我们可以根据数字分析以后得到的结果,然后去定点的去作业这个事情,这是现代设备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据了解,润果农业自2009年落户镇江新区,通过对数字化农业的逐年投入和探索、引进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最终成为江苏唯一、全国也仅仅五家的国家级数字化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巧:
我们结合苏南水田的特点,目标就是建设完成水稻优质、高效、精准种植的这样一个技术体系的建设。我们有区位优势,有人才优势,有农艺、农机和自然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多学科交融的团队优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做成这件事的主要原因。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目前规模设施智慧农业,除了大田种植,还包括蔬菜水果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多个领域,贯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市农业农村局信息中心主任 刘铮:
截止到2019年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智慧农业的应用面积达到了7.78万亩,农业信息化覆盖率的统计数据是66.6%,列全省的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