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在宿迁泗洪县朱湖实验学校爱心暑托班的戏曲舞台上,经常活跃着这样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别看他们年纪不大,泗州戏的功底可不浅,唱、念、做、打样样精通,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泗州戏是淮河两岸传统戏剧,原名拉魂腔,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泗洪县境内大多数群众都能唱上两句。2006年5月20日,泗州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泗洪县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鼓励全县中小学校把非遗文化融入校本教材、融入课堂、融入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历史文化火种,孕育现代文明的基因。
截至目前,已有泗州戏、洪泽湖渔鼓等7个项目走进10所校园。师生校园生活因非遗文化而丰富多彩,乡村学校因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江苏省泗州戏特色课程基地的朱湖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泗州戏这一非物质文化传承工作,多方搭建平台,从娃娃抓起,让更多青少年学生融入戏剧,实现精彩人生。
该校坚持文化立校、特色润校的办学理念,以“泗州戏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为载体,充分利用泗州戏活泼、应景、现实的特点,通过“知戏、爱戏、学戏、演戏、赏戏、创戏”六大体验活动,从校园景观建设、特色活动开展、活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少年宫建设、泗州戏展示室建设等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实施文化育人工程,让广大中小学生在戏曲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了文化自觉,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朱湖实验学校校长田才千告诉记者:“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在泗州戏特色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工作的开展,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让更多的孩子在学习泗州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植根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