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台风“黑格比”一走,高温立即“无缝对接”。虽然立秋已经到来,但全省上下大“干”一场的热情丝毫不减。本周的江苏,迎着困难前进,以思想的登高望远,带来行动的气象一新。
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本周,江苏代表团跨越千山万水,先后前往贵州、青海考察交流,双方共商脱贫大计、共谋全面小康。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一直以来,江苏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扛起东西部对口帮扶的大任,与各兄弟省份手牵手、心连心,携手共奔小康。
从“会场”到“赛场”。本周,江苏各地各部门继续对照全会画定的“蓝图”,咬定目标、狠抓落实。在风险防范上未雨绸缪、临危不乱;在本领提升上与时俱进、日益见长。全省上下比学赶超,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送走台风、迎战高温。本周,铄石流金的江苏大地,从思想到行动掀起阵阵“热潮”。读光辉著作,学英雄楷模,谈心得体会。从理论到实践,在挥汗如雨中,江苏让奋斗成为夺取“双胜利”的最美注解。
心手相连奔小康
本周,“苏大强”接连前往几个兄弟省份“串门”。8月4日至5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贵州,就进一步推进苏州铜仁对口帮扶,推动苏黔合作深化拓展进行考察交流。
小苏注意到,2017年以来,苏黔两省主要领导互访考察4次,苏铜两市主要领导互访10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10次。江苏省和苏州市落实财政帮扶资金16.7亿元,共实施精准帮扶项目1132个,覆盖铜仁70余万贫困人口。密切的互动中,两地感情愈发深厚。
此行考察交流,娄勤俭从“一片叶子”打造沿河"洲州茶"品牌、“一把手术刀”帮设医院胸外科、“一条生产线”帮建沿河“产业军校”、“一间玻璃屋"搭起新时代文明驿站等故事谈起,回顾了苏黔扶贫协作、合作发展历程,用“祝福”“聚力”“希望”三个词,表达了对贵州发展、脱贫攻坚、两省合作的期盼。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娄勤俭特别提到:“要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美丽中国样板以及教育人才、远程医疗、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上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实现共赢发展。”
“美丽”江苏邂逅“多彩”贵州,协作之花遍开“黔东明珠”每个角落。据小苏了解,本周两省签署了包括农产品加工、产业投资、旅游开发、职业教育等在内的27个合作项目协议,计划投资额70亿元。同时,贵州也向江苏游客发出诚挚邀请:从8月1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江苏人赴贵州省旅游,凭身份证可半价畅游所有的A级景区。
不远千里,8月6日至7日,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率江苏省代表团到青海学习考察,共商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及两省合作发展大计。小苏看到一组数字:十年来,江苏累计派出4批76名援青干部,共安排援建资金26.5亿元,累计落实援建项目299个,80%以上的援建资金投入到基层民生和扶贫领域。倾力帮扶结出硕果,目前,海南州已基本实现绝对贫困"清零"。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全局高度制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江苏来说,这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光荣历史使命。围绕着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江苏省委省政府有行动、有落实,根据不同对口地区实际精准施策发力。娄勤俭曾多次强调,对口帮扶要向高处看,向深处走,向实处做。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江苏各界踊跃参与,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书写“大强”担当。
奋进实干谱新篇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贯彻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靠的是狠抓工作落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本领。本周,全省各部门奋进实干再出发。
疫情防控一刻不放松。8月3日,江苏启动“7+7”模式接转自上海入境来苏人员。首批21辆客运班车分赴上海8个隔离点,将316名入境来苏旅客接转至昆山中转基地,顺利交接给13个设区市工作专班。
美丽江苏建设“宜居”篇吹响号角。8月3日,江苏召开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会。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份,江苏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放在“美丽江苏”工作框架中系统谋划,并要求各地“赶前不赶后”,明确到年底全面完成5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到2035年,全省城市基本达到美丽宜居城市标准,形成一批具有江苏特色、代表江苏水平的美丽宜居城市。
"十四五"规划编制有序进行。8月3日,省委常委会讨论了《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对"十四五"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具体工作。8月5日至6日,省政协主席黄莉新率部分委员赴常州,就制定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行专题调研,为编制一份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五年规划贡献智慧力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决胜战。本周,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下达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太湖治理。省高院发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非法捕捞刑事案件审理指南》,明确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非法捕捞犯罪,量刑起点为拘役4个月。启东、海门、崇明三地渔政签署《长江渔政联合执法工作备忘录》,未来沪苏两地将进行联合执法。
再接再厉做好“六稳”“六保”。8月7日,全省政务办主任座谈会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召开,江苏将积极探索综合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开设“一企来”企业服务热线,解决“信息孤岛”“数据壁垒”问题,增强“一网通办”、做优政务服务。本周,省检察院还发布《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的意见》,强调对涉嫌犯罪但仍在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原则上不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翻看全会下半年的“任务书”“军令状”,不难发现,"苏大强"要在"补链强链扩链"发力,而提升产业链关键靠科技创新。本周,江苏各地更是动作频频。8月5日,40家高校院所走进镇江,科技助力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生态圈",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个专家团队与300多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洽谈和签约。本周,2020太湖人才峰会和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先后在无锡开幕。作为顶尖人才创业团队,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拿到了“太湖人才计划”1亿元资金支持,这是迄今为止,江苏对顶尖人才兑现的最高支持,足以看到江苏聚英才、干大事的决心。
东风吹,战鼓擂。江苏各地各部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比学赶超,干部放手干、基层放心干、上下放开干,一条条热气腾腾的务实举措,既谋当下、也立长远,让全会“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火热逐梦扬风帆
焦金流石的八月,江苏大地处处热火朝天。
8月3日,省委常委会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行动。8月7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与会代表学习热情高涨,大家谈认识、话体会、说打算,全省上下更加自觉纠正理念偏差、思维偏差、方法偏差,对新思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
8月5日,学习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在连云港召开,掀起了新一轮学习王继才同志先进精神的热潮。省委书记娄勤俭专门对学习活动做出批示。凝望开山岛、重温英雄路,从“四千四万”精神到王继才的爱国奉献精神,江苏精神又有新内涵。广大干部群众重温王继才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奋斗的时代精神,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炎炎夏日,也“烤”出用电新高峰。本周,江苏电网调度最高用电负荷达到1.0851亿千瓦,不仅达到今年疫情以来的最高值,更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国家电网系统首个用电负荷连续四年突破1亿千瓦的省级电网。不断刷新的用电负荷记录不仅体现天气的“酷热指数”,更加折射出江苏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活力热度”。
烈日骄阳下,本周,江苏全省各大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推进热度不减,奋斗者们挥汗如雨:
在五峰山长江大桥,工人们为了把之前受梅雨影响的工期抢抓回来,每天在高温下坚守岗位超10小时,目前,主桥公路两面沥青的摊铺已经全部完成;
为加速推进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形成,盐通高铁建设者以日均铺轨9公里的速度高效推进铺轨施工。8月7日,随着最后一组500米无缝钢轨铺设到位,盐通高铁正线全线顺利铺通;
溧阳至高淳高速公路是今年下半年将要建成通车的重大交通项目,一周来,工人们正进行道路上面层的沥青摊铺,现场热浪滚滚,沥青混凝土温度高达160度左右。
铁路建设项目加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过江通道建设全面铺开……今年,江苏高速公路在建项目达到17个,有6条铁路同时在建,预计年底将有三条铁路建成通车。
大河澎湃,自当击水中流。峥嵘岁月,唯有奋楫者先。前进道路上总是充满艰难险阻,我们相信,只要目标不变、靶心不移、脚步不停,树立持久战意识,发扬斗争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一定能夺取“双胜利”,开启新征程!“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来源:评新而论 撰稿/黄娴 马遥 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