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太平泥叫叫”制作体验课进社区

2020年08月08日 14:14:43 | 来源:一起镇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太平泥叫叫是镇江传统的民间可发音泥塑玩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8)上午,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江东社区联合市文联,邀请邀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太平叫叫”的传承人周宝康老师,给辖区内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平泥叫叫制作体验课,让孩子们感受非遗的魅力。

  活动现场,周宝康向孩子们介绍了太平泥叫叫的由来典故,太平泥叫叫发源于镇江市姚桥镇华山村,类似于陶笛。它源于张王舍身试水的传说,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构形独特,一般寓意吉祥、平安或大丰收。太平泥叫叫集捏塑、刻压、哨孔、烧制、绘画等独特技艺于一身,它没有固定的题材和形态,更多地是反映民间的传说和习俗。

  周宝康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制作太平泥叫叫——鱼化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课程,孩子们都成功捏出了自己的泥叫叫,吹出了响亮、悦耳的声音。一年级学生张浩宸说:"我以前没做过,今天是第一次做。它很有意思,还能吹响,我要回家吹给爸爸妈妈听。"

  周宝康告诉记者,目前从事太平泥叫叫手工艺制作的只有他一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周宝康在太平泥叫叫的题材、造型以及烧制流程和技法方面都有创新,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又加入时尚化的元素,使之更加通俗化,更能够融入现在人们的生活,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项传统技艺,周宝康也在与学校合作,带着太平泥叫叫进入课堂,和师生们一起研究、学习、制作太平泥叫叫。

  周宝康说:"我觉得随着非遗保护深入有序的进行,传承非遗、保护非遗它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师徒相授肯定是要有的,像这种体验式的我觉得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让孩子们通过体验非遗,记住了太平泥叫叫,同时对他们的童年也是一个纪念,把它收藏好,以后再看到这个泥叫叫也会想起今天的快乐。"

  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江东社区活动负责人窦海啸告诉记者,他们联合市文联,利用孩子们放暑假期间,邀请专家老师开设了民俗主题讲座、剪纸体验活动、太平泥叫叫体验以及中国结编织体验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为孩子们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江东社区将与民协合作,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模式,以“传统节日”“文创展示”“党员教育”等为主题向各个年龄段、水平层次的居民推广非遗,让非遗传承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辖区内的小朋友们了解一下我们镇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平时这些在课堂上也接触不到。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一下非遗说原来我们也可以完成一个非遗的作品,然后我们想把非遗进社区的系列的活动继续下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