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葡萄上市的季节,江苏句容把文明实践的落脚点放在致富群众、壮大产业上,积极探索“葡萄架下的文明实践”、“草坪田里的文明实践”等系列创新举措,把教育服务平台、科技科普服务平台等摆在田间地头,让文明实践与生产生活深度交融,受到群众的欢迎。
“像这串葡萄,明年疏果的时候一定要疏单层果,要注意串型美观,这样可以卖上好价钱……”,这个正在给葡萄种植户朱敬宝讲解科学修剪葡萄的的志愿者叫陈志军,他是句容茅山镇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的营农指导员。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季节,陈志军和社里志愿者每天都忙个不停,因为葡萄的挂果怎么样、长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种植户们的收入。 “朱敬宝是我的对接户,因为现在夏黑基本上成熟了,成熟了之后呢,我们组织我们的志愿者到他的园子里面来,把这个成熟的葡萄全部采摘下来帮他卖,因为现在采摘价格略微高一点,我们尽量争取给朱敬宝带来更大的效益。”陈志军说。
今年66岁的朱敬宝,由于身患尿毒症,每个月花在透析和吃药的费用就要3000多元。眼前这8亩葡萄园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陈志军在了解朱敬宝的情况后,主动和他结起了对子,修剪、施肥、疏花、疏果、套袋等葡萄生长的各个关键节点,朱敬宝的葡萄田里总能看见陈志军的身影。在陈志军的技术帮扶下,朱敬宝家葡萄品质得到提升,品质好了销路自然不愁,亩均净收益增加2000至4000元。 朱敬宝告诉记者:“我生病了本身就不能劳动了,家里劳力也跟不上去。平时他们就带人到这里来给我们帮忙,提供意见,给我们剪剪枝、修修葡萄。”
在句容市茅山镇的葡萄园里,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能看见像陈志军这样志愿者的身影,截止目前,像他这样参与项目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经有360人。近年来,江苏句容市积极整合农业专家团队、“葡二代”乡土人才队伍和葡萄种植户志愿服务力量,组建起“葡萄架下的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团队,通过理论教学、田间实践、远程互动等形式,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市场分析、销售指导等多方面志愿服务。该志愿服务队服务产业发展4年多,共开展各种义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大型志愿服务150余次,覆盖1097家葡萄种植户。截止目前,句容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葡萄品种达到40多个,成为江苏省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地之一,小小葡萄已成为茅山革命老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党总支书记方静告诉记者:“通过葡萄架下新时代文明实践,我们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好人好事,我们的营农指导员和我们的‘葡二代’免费的对周边的农户进行技术指导,这个点既是示范作用,也是我们的社员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提升的地方”。
据了解:“葡萄架下的文明实践”主要是立足句容市葡萄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建立积分管理机制等创新举措,将相关权益与遵守村规民约、参与文明实践等挂钩,赋予道德涵育“硬抓手”,实现志愿服务力量由农业专家团队向普通种植户拓展,志愿服务内容由单纯技术培训向邻里互助、文明旅游、结对帮扶等多种类型延伸,有力调动了农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提升了“丁庄葡萄”的品质、销量和服务水平,对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文明实践、创新社会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受丁庄村实践探索启发,目前,句容市白兔镇、后白镇、天王镇也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实施“草莓棚里的文明实践”、“草坪田里的文明实践”等项目,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欢迎,示范推广效果显著。
(来源:句容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杨志国 邹璇 纪亚运 通讯员: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