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传奇经历书写无悔人生 不改本色坚守赤诚初心

2020年08月01日 16:57:20 |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无锡市梁溪区金匮街道五星家园小区住着一位九十七岁高龄的老党员,他叫孟庆校。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他,每每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都眼含热泪情不自已。

孟庆校老人为五星家园小区居民分享他在部队风起云涌的革命经历

  出生入死,保战马抢伤员 

  孟庆校出生于1924年,山东枣庄人。“我家是贫苦农民,父亲和叔叔都在地主家做长短工”,孟庆校回忆,当兵前,他也在地主那里当短工,锄地、收庄稼,什么都干。他力气小,常常别人干到了地头,他还在半地干活,耽误了时间,还吃不上饭。那时,山东一带铁道游击队经常出没,听到他们讲“穷人也可以翻身当主人”,他就和十多个同乡投奔铁道游击队。他先后参加了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孟庆校的左上臂特别细,那是淮海战役抢救伤员时被炸弹所伤。孟庆校回忆,有一天,天上来了3架飞机。按照经验,飞机一般不会轰炸炸过的地方,他就匍匐在上一次轰炸地的边缘,结果飞起的弹片伤到了手臂。抢救工作并不比一线战士轻松,孟庆校说,他们来来回回抢救了4000多名伤员,出入战场无数次,风险相当高。

  而在渡江战役中,他带着三匹战马去江阴,马背驮着金条和银条,这是部队用来补给和购买物资的。马匹看到波涛滚滚的江水,受了惊,差点翻船。如果翻船,人财两空,会给部队带来极大的损失。好在经过安抚,马匹最终安静下来。后来上岸时马蹄陷到泥里,战士们只能把金银背到身上,减轻马背的重量,再一步一步把马蹄从泥里拉出来。

孟庆校老人给青少年讲述革命故事

  南北来回,保障物资供应

  孟庆校还在后勤部工作过一段时间。他表示,1950年,他准备与部队一起参加抗美援朝。坐上火车后,接令在沈阳下车回上海筹备抗美援朝的物资供应。“部队10月份出发去朝鲜,天气不对,没有厚衣服”,孟庆校说,接到命令,他立马掉头南下采购药品、食物、衣料、装备等。

  从1950年到1951的整个冬天,孟庆校就是乘着火车南北两地采购和运送物资。其中有一部分时间,他需要跨过鸭绿江,直接把物资送到朝鲜。“虽然没能直接去战场打仗,但很高兴能为前方将士做好后勤工作”,孟庆校还能回忆起当年边境上人来人往的景象。然而,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他个人防护没做到位。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冻伤,差点没命。等他醒来时,发现已被送到了宜兴丁山的抗美援朝伤病员休养医院。伤势恢复后,他又回到部队做后勤工作。

  1954年,他转业来到无锡。“一辈子跟着党走”,孟庆校说,战争给他带来了伤痛,也寻找到了光明,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在他家的相册里,珍藏着一些他曾抢救下来的战士赠给他的照片,成了彼此间的牵挂。退休后的岁月,经常有人邀请他去讲讲当年的经历。从部队、社区到学校,他很乐意分享那一段难忘的岁月,希望后来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孟庆校老人珍藏的老照片和勋章

  艰苦朴素,至今仍骑车逛街

  在五星家园,好多居民都会看到年过九旬的孟庆校,腰板挺得笔直,骑着自行车到超市去转悠。儿子和儿媳都很担心他,把自行车藏起来,他就不开心。有时,他还要外出好几个小时,家人经常要催他回家。儿媳曹林红说,老人习惯于当年的部队生活,如今还非常节俭,一件衣服补了又补,袜子也是如此,穿针引线,至今也是自己动手。

  他常对儿子们说起战争时期血流成河的残酷,对几个儿子要求也很严格,很注重家风建设。“父亲影响着我们,生活上从不大手大脚花钱”,儿子孟立说,他们也谨遵父亲教诲,做事勤勤恳恳,自立自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