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老年“鸟友队”从6月中旬到7月下旬在句容境内追踪了一个多月,终于拍摄到了白寿带鸟和红寿带鸟的美丽身影。
句容“鸟友队”队员刘宪卓告诉记者,今年6月中旬,他们在拍鸟的过程中,偶然在句容河风光带发现了白寿带鸟的身影。经过2天的观察,确定了鸟窝的位置,不过此时小鸟已经出窝,并离巢飞到河对面,再加上当时阴雨,光线不好,给观察拍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过了一周左右,白寿带鸟就带着小鸟飞走了。
不过“鸟友队”的队员们继续追踪观察寿带鸟的身影,到了7月中旬,“鸟友队”队员韦伟在当地的黄泥坝突然发现了红寿带鸟的身影。7月23日,他们发现了鸟窝,为了不惊扰鸟儿们的生活,队员们只能远远地拍了几张图片,第二天,窝里的小鸟也出窝了。
“出窝之后,想要拍摄就比较难了,这次在句容能同时发现白红寿带鸟的身影,真是特别的惊喜,说明句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刘宪卓说。
寿带鸟,因有两根灵动飘逸的长尾巴,形似绶带而得名,大家都把它叫“林中仙子”,但人们更喜欢称其为寿带鸟,寓为长寿之意。2012年,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鸟类。
在自然界之中,寿带鸟的数量较少,很不常见,并且繁殖能力较低,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比较高。之前在安徽绩溪发现寿带鸟相对较多,这次能在句容发现寿带鸟的身影,意味着当地生态环境十分良好。
刘宪卓告诉记者:他们“鸟友队”都是离退休人员组成,年龄最大的有76岁,最小的也有61岁、平时喜欢摄影,虽然组建才半年多,但骑电动车已经1600多公里,走遍城市周边20公里范围内各个村,观察拍摄到了近百种鸟类,其中还发现了不少珍稀品种的鸟类。
刘宪卓说:“我们观鸟、摄鸟的目的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大自然,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动中来。”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