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南京顶住就业总量大的压力,推出一系列力度大、靶向准的政策措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牢牢稳住就业这一最大民生。与全市经济半年报量质并举的成绩单相呼应,南京就业以新、实、稳、高之举,交出了一份优质答卷。
新——政策措施新
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完善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研究拟定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上半年密集出台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稳就业保用工等各项政策措施,降本减负惠企发展;发布 “宁聚新十条”、“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方案”等,拓宽就业渠道、引聚青年优才;出台《关于落实我市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若干措施》,力促劳动者就业适岗能力提升,构建起“稳岗有奖励、创业有扶持、培训有补贴、困难有援助”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
新——对接服务新
面对疫情影响,迅速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等方式加强企业用工对接,引导组织返乡民工实现本地就业。春节后有序组织复工返岗,陆续安排307辆专车、2趟专列、3架飞机“点对点”接回返岗员工数万人。
开展“百家万企”活动,优选165家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对接数万家企业精准匹配用工。市、区人社派出“助企专员”走访企业近万家,现场服务用工。运用市、区人社126个服务企业微信群,与数万家入群各类企业实时互动解决诉求。
新——方式方法新
疫情之下,迅速创新就业工作方式方法,从线下办理转为网上办事,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推出人社网办事项“路路通”,开启云发布、云宣讲、云体验等“七彩云”系列就业服务。打造线上“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在“才汇金陵、共创未来”人才云聘活动中一次性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推出“宁聚‘四新’ 乐业金陵”——人社局长带你找工作等云聘活动;创新采用视频连线“云端评审”等方式组织开展第八届“赢在南京”青创大赛、“宁聚助创行”等。
实——惠企稳岗实
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坚持不裁员少裁员的,参照困难企业标准给予1个月应急稳岗返还,已为15.31万家企业返还12.37亿元。企业全程免填表、免申报、免跑腿,返还金额直接拨付至企业账户。
迅速落实社保费“免减缓降”政策。免征16万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104亿元,对缴费仍有困难的企业,可申请最长6个月的社保费缓缴。继续执行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累计减收企业社保费45.4亿元。
鼓励支持企业吸纳用工。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招用就业困难人员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等政策,上半年审核发放吸纳就业各类奖补近4亿元,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实——帮促就业实
对就业困难人员应助尽助,免费提供“131”公共就业服务(安排一次就业指导、三次岗位推荐、一次就业培训),今年以来共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93万人,帮助2.2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加快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疫情时期两次出台以工代训相关措施,按照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培训补贴,今年以来指导全市2175家企业对52848名员工开展岗前培训或以工代训。满足就业重点群体培训需求,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383人,线上线下创业培训8644人。
实——引聚人才实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面对显著增强的就业压力,我市提出全年组织在宁各类企业推出20万个以上岗位专项用于高校毕业生招聘。拿出10亿元补贴资金,面向硕博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
上半年,全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线上及线下招聘活动788场,发布43.47万次岗位需求信息;1-6月全市培育自主创业者1.63万人,扶持大学生创业3276人,带动就业8.15万人。
稳——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
1-6月南京城镇新增就业15.24万人,实现再就业3.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1.78%低位运行。尽管因经济形势下行和疫情影响企业新增岗位需求不足,就业群体外出求职愿望不强,同时由于现场对接面谈等招聘方式受限导致人岗匹配难、签约难,上半年就业核心指标仍逆势跑赢序时进度。截至6月底,享受减免政策的参保单位户数比2月净增加7361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2月净增1.71万人,保就业保市场主体效果凸显。
高——调高人才结构
与去年同期相比,南京新增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0.74个百分点,在总体人数有所下降情况下,博士学历人才不降反升,同比增长22.38%。
高——提高就业质量
结合南京“4+4+1”主导产业发展、8大产业链强链补链和推进实施“四新”行动计划,梳理人才需求方向,拓展就业空间。组织动员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载体和各类企业、科研院所面向硕博研究生开发岗位,储备人才。据统计,近年“宁聚计划”留宁人才中约55%为从事“4+4+1”主导产业相关行业。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浦沫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