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培育出实招 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0年07月31日 10:10:30 | 来源:幸福淮阴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村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连接群众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建好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去年以来,我区立足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构建完善选育有载体、考核有标准、选任有导向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着力解决村干部梯队结构不优、素质能力不强、干事创业动力不足等‘痛点’‘堵点’问题,努力将村书记打造成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岗位。”区委书记董国喜说。

  鼓了“口袋”,干劲更足

  为了充分调动干部干事积极性,从去年开始,我区落实“三级十八档”薪酬体系,全面提升村干部待遇。其中,村书记的年收入超过当地正科级干部的薪资水平,除了定时定额发放基本工资外,还有专职津贴以及金、银、铜牌书记特岗补助,年底发放一次性的“五星”创建考核奖励。村(社区)额度管理干部在岗在职期间,享受财政给予的养老保险补助。

  我区还打破村干部晋升的“天花板”,优先把“五星书记”、市县乡共管村书记以及“百名示范书记”“千名领先书记”纳入乡镇领导班子、乡镇事业单位培养梯队,在干部选拔任用、公职类考试、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人选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并对因年龄原因退岗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任职年限发放一次性党内关爱资金,优先安排公益类、便民服务类岗位,有效解决村干部退岗的后顾之忧。

  富了“脑袋”,素质更高

  我区通过推行村干部任职资格认证制度,设置3个等级岗位,强化优选精育和“政治体检”,积极稳妥有序推动村干部持证上岗。截至目前,有181名村书记取得一级资格证书,持证率达73.9%,村书记平均年龄较去年下降3.6岁,大专以上学历同比提升31.2%。同时,做好人才蓄水工作,建立常态化优秀干部到村脱产挂职制度,设置村级“振兴专干”岗位,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淮安乡村振兴学院联合培养50名后备“兵书记”,多渠道充实村级后备干部中坚力量。

  除了制定村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规划,举办学历提升班、专题研修班外,我区还通过与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开办村书记乡村振兴论坛,依据村居资源禀赋、特点优势等分期组织村干部参与促进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村干部5600余人次,同时形成乡村振兴“1+10”专题调研报告,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搁在过去,我肯定是想不到闲置的老村部也能变成‘金疙瘩’。”南陈集镇寿塘村党总支书记季国华说,是培训让他打开了工作思路。他瞅准村内家具厂的仓储陈列场地需求,与家具厂企业主联系,将闲置的老村部改造后出租给家具厂,不仅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还带动了周边20户贫困农户就业。

  有了“状态”,服务更优

  走进淮高镇红旗村,只见村部大门口贴着一张村干部人员联系表。当天坐班的村书记谷楠介绍,该村严格村干部管理,村额度管理干部除了工作日要在村里外,周末也参与轮值,工作节奏从原来的“兼职”变成了现在的“专职”。

  我区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全面推行“六有六化”村书记专职化管理模式,持续彰显以实绩评高低、定进退的鲜明导向。建立五级管理体系,出台村书记“三项机制”,明确5项事前容错情形等。同时,完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制定8类22项小微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和标准,划定担当履职的权力边界。

  随着对村干部管理越来越规范,老百姓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攀升。“现在去村里办事,跑一趟就行了,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满村找干部。”南陈集镇果林村村民郭玉林说。如今,村干部扎扎实实为村里办事,大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共同推动全村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