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
巡查
“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长江依然是主战场。昨天8时,长江大通来量74400立方米每秒,持续超70000立方米每秒已超过20天,长江大堤长时间浸泡水中,时刻都在经受着严峻考验。扬州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应急抢险专家组成员,时刻保持“迎战”“临战”“实战”状态,奔走在防汛抗洪抢险一线,指导各地无险时巡堤清障,有险时应急而动,时刻进行战与守的较量。
“有专家组在,我们心里有底”
请求派专家进行应急抢险技术指导
在邗江区长江主江堤翠屏路南军桥港段,巡堤人员先后发现一座老旧的涵闸背水坡有水渗出。“堤防上的涵闸、管道等都是穿堤建筑物,一旦年久老化最容易导致隐患成险。”邗江区水利局副局长朱宏根说,发生险情的正是江堤军桥港段一座老闸。18日晚,巡堤人员发现背水坡闸身与土堤接合部有渗水现象,立即组织抢险队采取构筑“水碗”应急措施,同时向扬州市防指报告,请求派专家进行应急抢险技术指导。
“有专家组在,我们心里有底。”朱宏根说,扬州市防指立即调派应急抢险专家组专家。当晚,专家组组长凌国栋在三江营,副组长张松在泗源沟,距离军桥港堤段最近的副组长俞长健接到指令后,连夜赶赴现场进行查勘,发现该段大堤当年是人工构筑,填土压实不够。隐患不除,港堤难安。俞长健与当地有关技术人员会商后迅速拿出应急抢险意见:背水坡构筑“水碗”,迎水坡面构筑月堤阻断渗漏点。
应急抢险如战场,作战方案快速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小插曲——因为路窄,抢险车辆上不了大堤。构筑月堤需要大量高黏土,可就近无法取土,只能从远处调运。当夜下着大暴雨,江边的道路狭窄,还没有路灯,运土车行进本来就很困难。走到一半却发现,前方一段村组道路大型车辆难以通过。
那一夜,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调用数十台推挖运等大型机车
救援抢险十万火急,一刻也不能耽误。雨水、汗水、泥水粘满俞长健全身,他不管不顾掏出手机拨打电话呼叫,好在抢险队有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应对能力和技术装备。一个小时后,一条足以承载大型渣土车通行的200米道路筑成。就在泥土车辆接近大堤的时候,前方又出现了“拦路虎”,一棵大树的枝丫横亘在路中央,搬不动、掰不断,怎么办?抢险,再大的困难也要上。一时间,寻找油电锯的电话铃声穿透雨幕,连绵辗转。又是一个小时过去,“拦路虎”终于被清除,抢险车辆顺利上堤,抢险人员冒雨奋战。
夜很深,雨很急,抢险现场没有灯光,只能利用手电筒照明。微弱的灯光下,抢险人员一刻不停奋战在泥泞中,雨水、汗水在夜风中飞扬。
“那一夜,我们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邗江水建公司派驻现场抢险队负责人徐东说,为了这次抢险,他们先后调用了数十台推、挖、运等大型机车,战斗了一整夜,终于将一处险情处置到位,但下一场战斗就在前方不远处。
当一切归于平静
也许没人知道这里曾“战斗”
邗江区共有10公里的江港堤防,其中,军桥港段全长约2公里,由于该段堤防修筑于上世纪中期,受当时条件制约,主要是由人工修筑,当时填土压实不够,如今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堤坝浸泡时间久,极易受损发生险情,巡堤查险是当前最要紧的事。
“这段堤防一旦出问题,极可能导致仪扬河以南、古运河以西受淹。”堤防所属瓜洲镇副镇长施永明说,镇党委政府为了守住这段堤防,增派了32名巡堤人员,分4个班次轮流进行清杂清障、巡堤查险,邗江区防指则安排了一支机械化专业应急抢险队,保持24小时待命。
老江堤,易出险,巡堤查险不敢有须臾懈怠,水下看不清就用手探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7月19日至21日,精细的巡查不断有新发现:军桥港南段背水坡发现有渗漏,不是一处,有2个地方明显渗漏,还有4处隐患点。邗江区水利局的技术人员立即制定抢险处置方案,决定先用土工布将裂缝盖住,防止雨水再度侵入,同时开挖两道反滤导渗人字沟,将水排出来。所谓反滤导渗,也就是在渗水点实施砂石填充,既做到了给水以出路,又确保渗水不再裹挟泥沙,威胁堤身安全。“堤内外水位落差太大,必须在内河上构筑围堰,抬高水位,既给水出路,又平衡落差,减小堤身压力。”市防指应急抢险专家组副组长俞长健再赴现场查勘,发现出险堤段背水坡有一条小河沟,与当天的堤外江水位相比,落差超过3米,于是提出进一步处置意见。
又是一个整夜的鏖战,俞长健布满血丝的眼睛盯着处置后的出险点,再次查勘确认险患已除,这才离开。27日,记者随专家组再次来到军桥港堤段,看到2公里长的堤防安然无恙,除了几处插着小红旗,也许没人知道这里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抢险战斗。而今,这里的一切归于平静。
6个督导组、一个应急抢险专家组
有的退休主动申请重返防汛岗位
其实,所谓平静,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在市防指专家组成员心中,没有早晚的概念,没有吃饭的概念,没有定点的概念,哪里有问题去哪里。“虽然累,但我们不觉得辛苦。”副组长张松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水利伙伴并肩作战,看着城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据了解,防汛期间,扬州市防指先后派出6个督导组和一个应急抢险专家组,在防汛一线指导抢险持续奋战已超过20天。专家组副组长俞长健已经退休,主动申请重返防汛岗位;副组长张松来自“体制外”,每天坚守在江堤上一边参与应急抢险,一边处理公司业务。“干水利这一行,就是要有不畏艰难险阻随时奉献的精神,这也许就是一种情怀吧。”凌国栋说。“扬州市防指有这样一批经历过多次大水考验,拥有过硬技术的水利专家,在一线抗洪抢险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省防汛抗洪督导组负责人说。